兩岸醫療合作借力ECFA 新型服務貿易升溫

時間:2012-04-06 08:50   來源:新華網

  “健康産業在兩岸是一顆‘新星’,ECFA生效後,兩岸醫療合作空間很大,尤其是在上海。”臺北世界貿易中心董事長王志剛5日在上海開幕的“2012台灣名品博覽會”上這樣説。

  根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附件四《服務貿易早期收穫部門及開放措施》的規定,允許臺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合資、合作醫院;允許臺灣服務提供者在上海市、江蘇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設立獨資醫院。

  來自上海市工商局和市臺辦的最新資訊顯示,ECFA簽署生效後,大陸首家臺資獨資醫院——禾新醫院已于去年獲得大陸有關部門的批准和許可,落戶上海漕河涇開發區。

  上海市臺辦經濟處提供的數據還顯示,2011年上海新增合同臺資24.36億美元,較2010年增長8.07億美元,其中涉及醫療、旅遊等新型服務貿易領域的投資明顯增加。

  在5日開幕的臺灣名品博覽會上,臺灣“健康醫美形象展區”和“美容生機區”佔整個展區約五分之一,長庚、臺鹽等臺灣健康、醫療、美容等領域的知名品牌首次在上海舉行大規模的展覽推介。

  臺灣業者、加賀生物科技集團總裁李耘陞告訴記者,公司看好大陸市場,已將臺灣特色藥材牛樟芝的培育基地“移植”到大陸,並取得了大陸相關的生産許可證等。

  據王志剛分析,ECFA不只是進出口減免關稅的問題,其實涉及很多行業,在服務貿易清單中尚未被臺灣企業和機構重視的也有不少。隨著第二批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城市近日公佈,預料在兩岸服務業已相互開放的領域,尤其是與觀光旅遊相銜接的健康檢查、美容醫療等臺灣強項,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作為ECFA生效後大陸首家臺資獨資醫院,禾新醫院的註冊資本金達3000萬美元,一期包含300張床位。禾新醫院院長、臺灣聯新醫療集團總裁張煥禎説,醫院試運營3個月來,就診者中六成為臺灣人士,一成是大陸人士,另外三成是歐美、東南亞地區人士。

  “這樣的患者結構已超出我們的預期,預計今後大陸就診者的比例還將進一步增加。”張煥禎分析説,臺灣與大陸的臨床醫療各有特色,大陸醫師的臨床經驗豐富,臺灣在健康管理方面則更為發達一些,今後禾新醫院的業務將進一步向保健、康復等方面拓展。

  他還介紹説,目前禾新醫院已與上海的華東、華山、瑞金等知名三甲醫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在重大疑難病例上實現“聯網看診”,可以使持“臺灣健保”的大陸臺商獲得更細緻週到的服務。

  記者了解到,在ECFA生效前已獲得大陸中醫門診行醫資格的臺資上海鼎瀚中醫門診部最近也在上海擴大了營業規模,工作場地面積增加至原來的4倍,工作人員已增加至50名,包括持大陸執照的藥劑師、化驗師、護士等。

  該中醫門診部負責人黃宗瀚醫師説,儘管場地租金、人力資源成本等對於跨越海峽的醫療事業來説仍是一筆較大的費用,但大陸的市場巨大、患者需求多元,完全容得下臺灣特色的醫療服務,目前門診部在理療、養生等方面已經顯現出個性化的服務優勢。門診部開業兩年多來,已累計接待患者約5萬人次,其中約半數是臺灣人士,預計2012年患者總體數量較往年還將有所增長。

  “ECFA對於業者而言可能是一本‘有點難念的書’,比如醫療合作這樣的領域,其實每個條款背後都蘊含著無限機遇。”王志剛説,兩岸合作舉辦臺灣名品博覽會的宗旨之一就是通過有效的政策輔導,幫助更多臺灣服務業者找到合適的“登陸”渠道。(記者 許曉青 潘清 劉天)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