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業者北京旅展搶商機
  為期三天的北京旅展21日落幕。長袖善舞的臺灣旅遊業者借赴臺旅遊商機成為展會上的最大亮點。有臺灣業者表示:本次旅展成果頗豐,回臺後首要工作還是繼續...
  為吸引大陸觀光客到臺北旅遊,臺北觀光傳播局今天特意在旅展之外“組局”,以“臺北好牛”為主題推銷當地牛肉麵和深度旅遊線路。局長羊曉東更親自上陣煎...
視頻訪談  
沈冠亞 中華兩岸旅行協會 理事長
羊曉東 臺北觀光産業聯盟資深顧問 秦慧珠 臺北縣觀光協會榮譽顧問
陳國君 桃園縣觀光産業促進會副召集人 徐飛翔 高雄觀光推廣團團長
廖瑞超 花蓮觀光推廣團團長 蔡美玲 苗栗縣觀光推廣協會代表
  大陸游客即將到臺灣觀光,臺北市為搶商機,規劃7月4日開放首日起,每天從來訪的大陸客中抽出100名,贈送精心挑選的伴手好禮,包括鳳梨酥等,一連3個月要...

2008年

【2008年6月3日】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召開。這次會議對於儘快恢復海協會與海基會的交往與商談後優先協商解決的兩岸週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2008年6月2日】臺灣當局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上提出大陸游客赴臺五項配套措施,包括規劃8到10天環島優質示範行程、建立購物保障機制、落實每人每日最低接待費用80美元等,措施的提出使得赴臺遊的實現更加具體化。

【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8日下午同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舉行了會談。胡錦濤指出,當前,恢復兩岸協商談判並取得實際成果,是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的重要標誌。我們應該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儘快恢復海協會和海基會的交往協商,通過平等協商務實解決兩岸間的有關問題。兩會恢復協商後,首先要解決當前兩岸同胞最為關心的兩岸週末包機、 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問題 。只要雙方共同努力,這兩件事完全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辦成、辦好。希望今後兩會制度化協商能夠順利推進、不斷取得成果,並在雙方方便的時候進行兩會領導人互訪。臺灣同胞期盼大陸同胞贈送的一對大熊貓“團團”和“圓圓”儘早到臺灣去,我們會積極促成。

【2008年5月26日】臺當局“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正式授權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就週末客、貨運包機和大陸游客赴臺觀光等3項議題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展開協商。

【2008年5月22日】臺灣立法機構初審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未來不論臺灣民眾或是大陸觀光客,都能在臺灣的風景區或銀行,合法以人民幣兌換台幣。

【2008年2月25日】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旅行業聯誼會在桂林開幕。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局長戴肖峰在會上透露,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與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經磋商,已就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技術性問題基本達成共識,赴臺灣旅遊相關工作取得了重要的實質性進展。

【2008年1月8日】國臺辦交流局局長戴肖峰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關於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兩岸旅遊行業組織2007年共進行 了4次磋商 ,已在純技術問題上達成基本共識。 

 2006年以來,兩岸旅遊行業組織已先後就此進行 6次技術性磋商 。討論了旅遊形式、團隊人數、每日配額、赴臺停留時間、開放區域、市場秩序規範、權益保障及糾紛處理、證件採認、旅遊包機等議題,其中純技術問題目前已達成基本共識。


2007年


【2007年9月8日】首批赴臺灣澎湖旅遊的三十七名福建居民搭乘“閩珠一號”從福州馬尾客運碼頭順利出發,抵達馬祖後將轉機飛到澎湖,開始為期三天兩夜的“澎湖之旅”。 這標誌著 福建—澎湖雙向旅遊 往來正式開通,福建居民可通過馬尾—馬祖、泉州—金門、廈門—金門三條線路赴澎湖旅遊。

  “澎湖遊”的成行,將促進閩澎之間的人員和經貿往來,標誌著兩岸旅遊業的進一步密切合作,對於兩岸未來的旅遊合作交流及其他方面的交流合作都有一定推動作用。

【2007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時強調,大陸同胞赴臺旅遊不是“國與國之間的旅遊”。希望臺灣有關方面在大陸同胞赴臺旅遊問題上,能夠切實順應民意,採取務實、積極的態度,協商解決遺留的問題。只要臺灣當局真心支援兩岸旅遊民間組織通過協商達成共識,大陸同胞赴臺旅遊即可實現。

【2007年4月1日】 臺“陸委會”主任委員吳釗燮表示,四月一日開始實施包括開放大陸游客經金門、馬祖前往澎湖旅遊,以及澎湖居民可經金馬赴大陸等新政策。


【2007年3月28日】國臺辦發言人楊毅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積極推動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是大陸不變的態度,任何人為設置困難,拖延磋商進程的做法,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2007年3月1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全國人代會的記者會上表示,我們積極推進兩岸全面的、直接的雙向“三通”。首先要解決兩岸客運包機週末化的問題和兩岸貨運包機便利化的問題。他指出: “大陸同胞到臺灣旅遊已經期盼多時了,準備多日了,我們希望早日實現這個願望。”


【2007年3月28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李維一表示,兩岸民間行業組織之間,已就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展開了 四次磋商 ,取得了一些進展。只要兩岸民間行業組織就各項問題達成了共識,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將會成熟。


【2007年2月8日】“海峽兩岸旅遊可持續發展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三十多位兩岸旅遊業界人士在座談會上積極為促進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良性發展獻計獻策。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在致詞時表示,此次研討會是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之前最重要的熱身,希望兩岸旅遊能夠體現和諧的精髓,他並用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來形容大陸居民赴臺旅遊。

【2007年2月7日】 大陸國家旅遊局會同相關部門敲定了首批臺灣遊組團旅行社的名單,包括廈門建發國旅在內的32家國際旅行社進入首批名單, 這標誌著“大陸居民赴臺遊”已進入倒計時 。

【2007年1月8日】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與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近日就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事宜進行了第三次技術性磋商。據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日,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與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就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事宜進行了 第三次技術性磋商 ,雙方就各自關切的問題進一步深入地交換了意見。

2006年

【2006年11月16日】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在上海開幕,七十個交易展位、六百三十平方米的展臺面積、三百二十五名臺灣展商,帶著一種期待與嚮往,由臺灣觀光協會組織的龐大臺灣參展團,在交易會上颳起了猛烈的“颱風”。

【2006年11月3日】首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在臺北揭幕,大陸派出500人代表團業者,包下255個展位。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執行會長張希欽、臺灣觀光協會會長張學勞等兩岸旅遊界同仁為旅展正式向業界、公眾開幕剪綵。臺灣觀光協會會長張學勞表示,這是最值得紀念的歷史時刻,兩岸旅遊邁出重要的一大步。

【2006年10月3日】臺灣民間旅遊組織“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完成財團法人的設立登記工作並正式掛牌運作, 標誌著臺灣方面與大陸協商“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等兩岸旅遊相關事宜的窗口正式開通 。

【2006年9月6日】第二屆海峽旅遊博覽會在廈門開幕。繼2005年首屆旅博會成功舉辦後,本屆旅博會更加凸顯海峽旅遊主題,在全部320個展位中,臺灣旅遊機構共佔60個,同時還邀請來自臺灣七大旅行業公會(協會)194人,金門、馬祖地區業者92人參會。

【2006年8月17日】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第一屆理事會會議在青島市召開。中國旅遊協會會長、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會長邵琪偉在會上説,這表明大陸方面為實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部就緒。

【2006年5月17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李維一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臺灣主管部門應該儘快允許臺灣民間旅遊行業組織和大陸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進行協商,儘快地形成共同的共識和協議,促進大陸游客早日實現赴臺灣旅遊。

【2006年4月16日】為規範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遊,依據《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和《旅行社管理條例》,在第二屆兩岸經貿論壇剛落下帷幕之際,國家旅遊局、公安部、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 聯合發佈 《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

【2006年2月15日】來自寶島臺灣的300多位旅遊業界代表與大陸的500多位同行相聚旅遊名城哈爾濱,共同出席“第九屆海峽兩岸旅遊聯誼會”。

【2006年02月24日】國家旅遊局旅遊促進司司長劉克智在國臺辦例行發佈會上表示,希望臺灣當局儘快把人為把大陸赴臺旅遊人士分成三類的做法取消掉,真正以實際行動順應民意,在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問題上採取比較務實積極的態度。劉克智表示,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將按照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的原則來開展。


2005年


【2005年11月23日】“2005年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在雲南昆明開幕,首次特邀臺灣旅遊業界參展。
由臺灣飯店、主題樂園和旅行社等業界組成的代表團,在會場設置“臺灣展館”,預料將吸引許多有興趣組團前往臺灣觀光的大陸旅遊買家參觀預購臺灣旅遊産品,這也是臺灣業界首度參展的大陸國際旅遊交易會。

【2005年11月16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李維一表示,為了推動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早日實現,謀求兩岸合作和共贏,大陸方面也以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的名義明確公開歡迎臺灣旅遊業界民間組織來大陸,與我們就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事宜展開協商,作出安排,達成共識。

【2005年11月5日】中國旅遊協會會長邵琪偉在臺北表示,為推動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早日實現,謀求兩岸旅遊業的合作共贏,大陸方面以“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的名義,歡迎臺灣旅遊業者民間組織,來大陸就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相關事宜在雙方方便的時候展開協商,達成共識,作出安排。

【2005年10月28日—11月6日】國家旅遊局局長、中國旅遊協會會長邵琪偉先生率 “大陸赴臺旅遊考察團” 以民間身份赴臺實地考察旅遊線路和設施,引起熱烈反響。考察團此行主要目的為考察大陸居民赴臺的旅遊線路以及臺灣的各項旅遊接待設施,重點深入旅遊景點景區、旅遊住宿設施、旅遊交通狀況、購物遊樂場所等相關旅遊服務企業,著重從適合大陸旅遊者需求的角度,考察臺灣的旅遊産品、接待條件、服務水準和旅遊安全保障。

【2005年9月6日—8日】 海峽兩岸旅遊業界代表參加 “首屆海峽兩岸旅遊博覽會”, 為促進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進程,便於兩岸旅遊界民間組織溝通交換意見。

【2005年6月27日】大陸福建廈門市已成為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轉机站。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上午正式啟航,臺灣民意代表曹爾忠、陳振清在馬尾港迎接,82位來自大陸福建的觀光客踏開工祖,馬祖觀光發展將進入新的一頁。

【2005年5月20日】國家旅遊局就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旅遊局發言人張堅中,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了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 三點原則 :一、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是兩岸中國人之間的事情;二、組織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將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開展;三、大陸旅遊業者與臺灣旅遊業界及相關人士將積極推動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早日實現。

【2005年5月3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陳雲林受權宣佈:正式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

2004年

【2004年12月2日】 開放福建居民赴 金門旅遊 。金門觀光旅行主要內容為,安排參訪金門“國家公園”、閩南聚落建築、自然生態、戰役紀念等觀光景點,遊客還可以在金門馬山觀測所和小金門湖井頭戰史館瞭望廈門。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進一步開放。

2002年

【2002年5月1日】臺當局進一步允許所謂 “第二類”大陸人士赴臺旅遊 。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至今未能全面實現。

2001年

【2001年底】臺灣當局迫於壓力,通過了一份 《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 但將大陸居民分為3類,先允許其所謂的"第三類"大陸居民赴臺旅遊。

  但因為種種原因將大陸居民分為 三類 :第一類是在大陸生活工作的人士;第二類是出訪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人士;第三類則是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工作、學習、定居的中國大陸公民。臺灣當局先允許“第三類”大陸居民赴臺旅遊。

上世紀80——90年代

【1991年12月17日】國務院頒布 《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 對大陸居民申請赴臺旅遊的具體事項作了規定。

【1987年10月15日】由於大陸方面持續釋出改善兩岸關係的善意,加上臺灣島內要求改善兩岸關係的呼聲日漸增高,1987年10月15日,臺灣當局宣佈, 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 ,並規定自1987年11月2日起,凡在大陸有血親、姻親、三親等以內的親屬者,均可向臺灣紅十字會登記,經第三地赴大陸探親。

  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於被打破,臺灣掀起了一股 “登陸探親熱”。 據統計,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僅1個月時間,大陸就接待臺灣同胞 13000 人次。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 《告臺灣同胞書》 提出:希望儘快實現通航通郵,以利雙方同胞直接接觸,互通訊息,探親訪友,旅遊參觀,進行學術文化體育工藝觀摩。此後,大陸方面全面開放、熱情歡迎臺灣各界人士前來大陸。

  臺北縣長周錫瑋表示,希望大陸的準新人朋友們,能到臺灣來拍婚紗或舉辦一場浪漫的婚禮,這將是很特別的經驗,一定會留下畢生最難忘的浪漫回憶。
  桃園縣府特別印製簡體版的兩蔣文化園區簡介,記錄桃園縣吃喝玩樂的“樂活in桃園”導覽手冊及兩蔣文化園區紀錄片,與精心設計的兩蔣紀念品如慈湖手提袋、...
  以無毒農業打響名號的臺灣花蓮縣農業局率先要求當地農會規劃“無毒休閒農場深度旅遊”,其中壽豐鄉農會更訓練許多員工取得了領隊或導遊執照,花蓮縣農業...
  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即將於7月18日正式實施,臺灣高雄市的旗津擁有宜山宜海好風光,值得大陸觀光客一遊。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