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業者北京旅展搶商機
字號:
沈冠亞:借赴臺遊促共贏 臺灣展團收穫多

  時間:2006-06-25 10:27    來源:     
 
 

沈冠亞理事長在展會過程中耐心的為來觀展的兩位女士講解

沈女士接受完採訪後和記者合影

台灣網626北京消息  為期三天的2006北京國際旅遊博覽會于24日落下帷幕,臺灣館風情萬種的展出給大陸民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臺灣展商、業者在此次展會中有怎樣的收穫?回到臺灣會落實什麼工作?他們對大陸觀眾的印象怎樣?以後還會不會參展?帶著這些大陸民眾關心的問題,本網記者再次現場採訪了“中華兩岸旅行協會”理事長沈冠亞女士。

 

記者:沈女士您好,展出即將結束,此次臺灣展團參展的收穫如何?

 

沈冠亞:收穫還是很多,第一點就是把這次展覽把臺灣的風土人情、旅遊資源向度的民眾做一個很好地展示,這個目的達到了,這同時也是一種收穫。

 

第二點就是讓大陸民眾了解了臺灣。大陸民眾總覺得隔了一層薄膜,臺灣好像有一種很神秘的感,想去又不去了,所以感覺不到,那麼這次我們來了,大家當面接觸了,發覺,一樣嘛,很親和,而且講的話真的一模一樣,交流的膽子也就也大了。

 

第三點就是我們感覺得到,大部分來臺灣館的都有點年紀,所謂夕陽紅族,像今天早晨來了一位老者,他説:“我都87歲啦,你們到底什麼時候開放啊?”就是説這一輩的人,因為早年跟臺灣有一點淵源,甚至可能有親戚朋友、同學鄰居等在臺灣,所以格外想去看一下,所以我們也急切希望能趕快讓他們來。

 

還有一點,上午在接受北京廣播電臺採訪時,她們的旁白對阿里山的形容,用詞居然比我們還要貼切,我們就知道大陸民眾對臺灣已經研究很久了,所以現在反而是我們有壓力,我們回去要積極地把臺灣各種觀光産業負責接待大陸游客的人員再培訓、再加強!讓他們意識到:來臺觀光的大陸游客是有備而來,你們可不要小看了,輕估了。

 

記者:您之前也一直在做兩岸旅遊業的推手工作,那此次展會之後您會不會進一步的推動大陸居民赴臺遊?

 

沈冠亞:沒錯。所以我們在這次的旅遊展出過程中,一方面考量了兩岸目前準備工作的情況,同時觀察了一下業界接待能力的情況。我們提出了一個呼籲:就是很希望五一這波大家沒趕上,十一大家趕得上,能夠來臺灣旅遊觀光。

 

記者:撤展回到臺灣之後,會不會落實一些由此次展會帶來的積極效應方面的工作?

 

沈冠亞:這次展會之後我們會把從來參觀的老百姓臉上看到的希望帶回去反映,説,大家都很想來。而我們業界這次肯投資,不辭辛苦的來(展出),表示業界也非常渴望這一塊商機。來讓他們增加一些盈收吧,讓大家日子都好過一點,所以我們至少會把這個訊息帶回去。

 

記者:您對大陸觀眾最深刻的印像是什麼?

 

沈冠亞:講一句很白的話,他們這次來問的問題,沒有那些比較愚蠢的問題。因為新聞的報道,或者説即將開放的趨勢也使得他們越來越關注一些臺灣的資訊,所以問的都是比較直接關鍵的問題,比如問七天行程怎麼排?大概費用會在什麼樣程度?住四星多少的費用?住五星多少的費用?沒有了以前那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比如説我們去了到那裏會不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啦,等等。

 

所以説資訊的透明化很重要,大家越來越看到很多相關的資訊,很多的這種正面的接觸,也讓大家發覺到,兩岸交流其實不困難,這個路沒有像想像中那麼長。

 

記者:以後如果有類似的機會,您或者臺灣旅遊業者還會不會組團來參展?

 

沈冠亞:我想我們會,除非有其他因素的影響,我想我們會一次比一次有規模,一次比一次上品質。而且我想願意來大陸展現的臺灣業者也會更多。

 

記者:旅博會組委會對臺灣展團有沒有什麼期望?

 

沈冠亞:組委會撤展之後會開一個研討會,然後就開始籌備明年的工作,如果明年籌備工作有了雛形,表示會跟我們再進一步聯繫,他們還是相當希望我們能來的。

 

在此,我們也很想感謝這裡的主辦單位,包括北京市旅遊局,國家旅遊局,臺辦等給了我們很多的支援,也給了很多指教。因為首次兩岸來做一個展出,我們希望儘量給大家看到的是祥和的一面,快樂的一面,所以他們給了我們很多指點,也讓我們整個展出都非常的順利。

 

女士還表示:其實赴臺觀光旅遊這件事對大陸來講,是多了一些可供選擇的景點,又揭開了一層面紗,同時多了一層兩岸友誼的建立。對臺灣來講,臺灣非常需要這一塊來振興經濟,這也是在秉持今年召開的兩岸經貿論壇中談到的,就是希望追求一個互利共贏的局面,借由旅遊觀光人士密切的往來交流,再加上因為觀光旅遊帶動起來的一百多種相關産業同步成長,那麼兩岸我想會結合的更緊密,會共同追求一個區域經濟的發展。(鐘寶華)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