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彰顯司法為民理念 突出依法治國主題——代表委員審議討論兩高報告

2020年05月28日 14:20: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 題:彰顯司法為民理念 突出依法治國主題——代表委員審議討論兩高報告

  新華社記者

  連日來,出席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圍繞兩高報告展開認真審議討論。大家認為,兩高報告用案例説話,用數據説話,回顧總結去年工作,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義、溫暖;明確今年的目標任務,更加突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顯了司法為民的理念,突出了依法治國的主題。

  司法為民 服務大局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司法機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主動服務疫情防控大局,在依法戰“疫”中守初心、擔使命。

  兩高報告中關於依法防疫的內容讓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律師協會會長李亞蘭感觸很深:“制假售假、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違法犯罪行為讓人民群眾深惡痛絕。”李亞蘭説,“司法機關在懲治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化解因疫情産生的矛盾糾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證了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進。”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依法科學有序防控至關重要。

  “出臺辦案指引、發佈典型案例,積極引導群眾自覺遵法守法、服從疫情管理措施。”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龔稼立表示,截至5月20日,廣東法院共審結涉疫刑事案件477件,平均審理週期14.5天,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有序進行,也增強了人民群眾戰勝疫情的信心。

  一組組詳實數據、一個個典型案例,兩高報告向人民交出了一份紮實的答卷。

  “第一次全口徑披露全國檢察機關辦案總數,第一次對1999年至2019年20年刑事案件數據作對比分析,第一次用三到五年的數據縱向比較,使報告成為內容詳實的‘數據庫’。”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賀恒揚説,最高檢報告不僅講做了什麼,還談了要樹立什麼樣的檢察理念,比如“雙贏多贏共贏”“案結事了人和”等,體現了最高檢抓工作有思路、有方法、有實招、重實效。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兩高報告對防範、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著墨頗多。

  “應該讓青少年有一個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對於侵害青少年的犯罪應該嚴懲不貸。”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劉紅宇説,除了從司法的角度嚴懲違法犯罪,社會學校家庭也要營造更加安全的環境,對孩子們的教育特別是自我保護的教育要進一步加強,建立相關預防犯罪的體制機制。

  嚴格執法 公平公正

  一年來,司法機關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國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乃科表示,兩高報告中,檢察機關行使公益訴訟職能令人印象深刻。

  “對發出公告和檢察建議後,公益受損未能解決的,提起公益訴訟案件同比上升了48%,這表明我國檢察機關維護公共利益敢亮劍、真亮劍,更好地發揮了法律監督機關的職能,切實維護了生態環境、食品安全、資源保護等領域的公共利益。”

  司法機關牢記打鐵必須自身硬,在人民監督下守初心、擔使命。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代表,深切感受到司法機關為人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務,充分體現了人民司法為人民的宗旨。”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柏鄉國家糧食儲備庫主任尚金鎖説,司法機關運用資訊化技術打造全方位、全透明、全形度的陽光司法,以各種形式和載體把工作展示出來,方向明、思路清、措施實,各項工作體現了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跨越發展的理念,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兩高報告都提到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依法嚴懲黑惡勢力犯罪。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北京信利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閻建國説,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對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穩定都有重要作用。

  “雲南孫小果案、湖南操場埋屍案等案件及時得到審理,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同時也揪出了一系列‘保護傘’,社會效果好,人民群眾滿意。”閻建國説,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行動進入決勝之年,也是建立長效機制之年。要建立健全相關機制,長期保持下去。

  引領法治觀念 增強規則意識

  一個案例的效果勝過一沓文件,案例是最好的普法材料。

  近些年發生的熱點案件,從“昆山反殺案”到“趙宇見義勇為案”再到“淶源反殺案”,拷問正當防衛限度,觸動公眾神經,也引發了社會廣泛的討論。

  “最高檢報告中提到的‘淶源反殺案’‘邢臺董民剛案’被依法認定為正當防衛,引領、重塑了正當防衛理念。”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河北省委副主委劉志新説,正義裁決,本身就是倡導社會法治思維、提升社會法治意識的一堂生動的社會主義法治課。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範張青彬説,案件的最終判決昭示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弘揚了社會正氣,打壓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張青彬建議,呼籲社會多側面、多角度給予正當防衛者以援助,建立敢為、願為的“生態體系”,讓制止違法、制止侵害的行為做得更理直氣壯,從而避免正當防衛者被打上“特殊標簽”,讓正當防衛者“流血又流淚”。

  司法裁判,傳遞的是公平正義的價值導向。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師範大學教授謝資清説,今年的最高法工作報告中提到了“私自上樹摘楊梅墜亡案”等案件。這些案件看似很小,卻能直接影響群眾對社會行為規則和道德風尚的認知,從中可以感受到人民法院明辨是非曲直、弘揚社會正氣的價值導向。

  謝資清説,期待人民法院繼續堅持公正裁判,破解 “扶不扶”“追不追”等長期困擾大家的法律和道德風險,讓遵紀守法者揚眉吐氣,讓違法失德者寸步難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