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戰“疫”政協力量:委員們關鍵時刻站得出來、頂得上去

2020年03月07日 12:30:00來源:中國網

  中國網北京3月5日訊 庚子年春節,全民戰“疫”打響,至今已有月余。廣大政協委員作為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關鍵時刻站得出來、頂得上去。醫衛界委員以“醫者仁心”詮釋“履職擔當”,科技界委員把科研成果寫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經濟界、農業界委員助力有序復工復産,各界別委員各展所長、各盡其能,在這場全民戰“疫”中展現出新時代政協委員堅定的政治意識、強烈的責任擔當和深厚的為民情懷。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平臺)綜編“戰‘疫’中的政協力量”,以留存、傳遞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正能量。

  上前線 “疫”不容辭的政協擔當

  “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全國各級政協委員要發揚關鍵時刻站得出來、頂得上去的鬥爭精神”,2月11日,全國政協醫衛界委員發出《團結奮戰為國履職為民盡責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致全國各級政協委員的倡議書》,迅速得到各界響應。事實上,第一時間衝上前線、穿上白衣戰袍的逆行者中,有不少政協委員的身影。

  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建的首支國家中醫醫療隊出征。這是第一個進入武漢的國家中醫醫療隊,是第一個接管重病區的中醫醫療隊,也是武漢金銀潭醫院第一個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使用中藥治療的醫療隊。這支衝鋒隊的領隊便是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1月24日,黃璐琦臨危受命,出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至今,他已率隊駐守武漢30余天。

  “在武漢,我們幾乎一刻沒停”,黃璐琦帶隊抵達武漢後,快速熟悉醫院情況並迅速接管金銀潭醫院南一病區,給病區內及其他病區有需求患者服用中藥。6天后,就有8名患者痊癒出院。

  黃璐琦認為,沒有調研寫不出好提案,同理,不去一線,不深入到患者中間,也不能科學地就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向國家建言獻策,更談不上讓中醫藥的優勢得到發揮。據了解,黃璐琦帶領團隊制定並多次優化了中醫診療方案。黃璐琦介紹,經過論證研究的中醫藥診療方案,也被納入了不同版次的國家診療指南,用以指導全國中醫藥參與疫情救治工作。

  “這一項項的抗疫工作,就是我寫在委員作業本上的答案”,黃璐琦説,“我們的決心是共同的——疫情不完,決不收兵”。

  像黃璐琦一樣奮戰“疫”線的政協委員有很多。

  2月1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奔赴武漢開展特效藥物攻關和疫情防控指導。期間,接受媒體採訪,對方艙醫院、特效藥、疫情拐點、核酸檢測效率等社會上十分關注的問題進行權威解讀正面回應,為人民群眾解疑釋惑。

  2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豐台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受命前往武漢,指導武漢社區聯防聯控,每天走街串巷,查漏補缺,篩查高風險疑似病患居民,密接隔離點,對武漢地區社區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

  ……

  近日,全國政協辦公廳“委員講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別節目中,全國政協委員方來英提到,無論是身赴前線還是後方支援、參謀,整個醫衛界委員都投身到這場戰“疫”中,不負人民重托和政協擔當。

  搶時間 科研攻關中的政協力量

  3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習近平強調,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

  3月3日,據央視《新聞聯播》消息,由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領銜的科研團隊在新冠疫苗研製方面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陳薇是在阻擊非典、抗擊埃博拉等多場硬仗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女科學家,2015年7月晉陞少將軍銜,2019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她被視作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製賽跑中的“種子選手”。

  今年1月26日(農曆大年初二),陳薇帶領專家組進駐武漢。2天后(1月28日),由軍事醫學研究院與地方公司共同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RT-PCR熒光探針法)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書。4天后(1月30日),緊急展開的軍事科學院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開始運作,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核酸檢測時間比現有時間大大縮短,加快了確診速度。

  陳薇説:“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將我們正在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推向臨床、推向應用,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

  這場與“死神”賽跑的科研硬仗,很多政協委員都在輸送力量。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領導上海科技大學基礎科研實驗室,在春節期間就開始夜以繼日推進新冠病毒靶點藥物篩選和抗病毒疫苗的研究工作,目前與國內外優勢團隊積極合作,爭取儘快推出能夠用於抗新冠病毒的臨床新藥。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率領國家奈米科學中心與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奈米科技創新研究院的一支研發團隊不眠不休地研發了新冠病毒高效檢測試劑盒。

  全國政協委員、全軍臨床病理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則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開展因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對樣本進行相應的檢測和診斷,努力系統分析疾病的病理改變特徵和變化規律。

  ……

  建良言 復工復産中的政協作為

  “2月才剛剛過去一半,區政協辦公室收到委員提交的社情民意資訊數量已經是往年整個2月資訊量的三四倍”,上海市黃浦區政協副秘書長陳蕾在電話裏如是説。而這,只是各地政協的一個縮影。

  復工復産,是當下戰“疫”的另一個戰場。這個戰場的戰績如何,關乎戰“疫”成效,關乎群眾的切身利益。如何精準施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使復工復産有序有效,成為擺在各地面前的另一張考卷。政協委員積極發揮主體作用,建諍言獻良策,及時送上“雪中炭”“金點子”。

  疫情之下,民營企業尤其是服務業企業遭遇挑戰,如何幫助他們順利渡過難關?2月21日,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會長黃西勤聯合21名全國政協委員向全國政協提交提案,從多個方面建議出臺政策措施,支援民營企業共渡疫情難關。在這份聯名提案中,委員建議:減輕企業租金負擔、疫情後再發佈財報、成立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疫情脫困專項援助基金、開發專門保險産品等。

  如何避免“一人感染,全廠隔離”造成大規模損失?2月11日晚,海口市政協委員王成棟針對這一問題建議設立勞動密集型企業復工復産保險,並通過微信發送至省應急管理廳,沒想到立即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12日,海南省省長沈曉明就此組織召開緊急會議,批示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銀保監局認真組織研究具體內容。當晚,兩部門負責人分別與王成棟取得聯繫;13日上午,王成棟與相關部門共同參加專門會議進行討論研究;14日,海南省工信廳出臺了《關於統計勞動密集型企業復工復産保險方案投保意願的函》。

  除企業外,今年春耕備耕工作受疫情影響,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2月20日上午,一場圍繞“如何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的專題會議在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的組織下召開。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辦公室在會議開始前建立了“春耕備耕正當時,防疫生産兩不誤”微信群,部分全國政協委員,江蘇、江西、山東、河南、湖北、四川等6省政協農委組織當地政協委員和農業生産有關部門人員,圍繞議題熱烈研討,積極反映問題,踴躍提出建議,交流借鑒各自做法。

  “建議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經營主體扶持力度”“加強對農産品冷鏈物流和儲存體系建設,完善田間地頭冷藏保鮮設施,增強農産品生産供給的彈性和抗風險能力”“開闢鐵路專用運輸通道,整合陸路運輸資源,打造春耕物資運輸‘綠色通道’,促進農資産品快速有序流通,確保産品進得了村、入得了田。”

  ……

  疫情發生以來,一份份建議通過不同渠道匯集,聚焦疫情防控、復工復産、民生保障、反映熱點難點、傳遞社情民意,這是各界委員與黨派成員面對疫情書寫的答卷。一條條資訊、一條條建議,發揮了建言資政、凝聚共識、聯繫群眾的作用,展現了各界委員的責任與擔當。

  及時雨 後方支援團裏的政協溫度

  70箱2萬份艾粉、6噸醫用酒精、3000箱礦泉水……疫情防控,最緊缺的是防疫物資。政協委員充分發揮聯繫廣泛、資源豐富的優勢,想方設法籌集緊缺防疫物資。一個個數字背後,藏著他們的急迫、熱切、期待,藏著政協的溫度。

  12日下午,敖虎山、顧建文、張澍、肖苒、劉林5位全國政協委員在了解到北京醫院赴武漢醫療隊王建業委員反映的醫療隊醫護人員吃不飽、夜班室溫度低等情況後迅速行動,自發組織籌集相關物資馳援一線。敖虎山委員組織籌集2000袋共計1噸風乾牛肉乾;顧建文委員組織籌集100件共計2噸午餐肉罐頭;張澍、肖苒2位委員自發拿出4萬元,購買30箱五香雞蛋、107箱火腿腸和3箱速食雞腿,總重421公斤;劉林委員組織籌集200台電暖氣。大部分物資13日早晨便發往北京醫院醫療隊和中日友好醫院醫療隊駐地武漢馬哥孛羅酒店。

  這幾乎是疫情發生以來,政協支援大軍的常態。值得點讚的是,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及所聯繫的界別委員、全國政協海外列席僑胞們傾力參與支援,努力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貢獻智慧和力量。中國網(議庫)平臺為此還特別推出《僑心》欄目,他們的拳拳赤子心感動了很多人。

  許家印委員捐款3億元人民幣,5000噸蔬菜;楊國強委員捐款1億元人民幣;張宗真委員捐款1億元人民幣;許榮茂委員捐款6000萬港幣;蔡冠深委員捐助價值570多萬日元的防疫物資;大陸臺胞和臺企也主動吹響抗疫集結號……

  時有所需,當有所為。無論是身赴前線不計生死,還是建言獻策凝聚智慧,無論是捐款捐物保障供應,還是復工復産穩定秩序,各界政協委員齊心所向、勇毅篤定,形成一股強大的政協合力,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綜編自人民政協報、光明日報、澎湃新聞、環球網)

[責任編輯:陳文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