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聶永平與“小康村”的泥土鄉情

2020年05月20日 09:46: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南京5月11日電(戚軒瑜)上午九點,聶永平騎著自己的“小電驢”再次來到四季春農業園,這裡將迎來一批“遠道而來”學習取經的基層工作者。他一邊熟稔地為參觀者介紹不同品種高價草莓的品質與生長特性,一邊熱情地邀請他們進行實地品嘗,共同感受果實成熟的喜悅。

  細細算來,這已是聶永平在村委會幹工作的第20個年頭,現在的他已是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鎮江市先鋒村黨總支書記。從一個經營紅火的企業當家人,到一個村莊的主要負責人,這樣巨大的轉變只源於對老村支書的一個承諾。

  聶永平觀察葡萄的生長情況(唐楊 攝)

  “老書記培養我入黨,還希望我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産黨員。那麼,我作為一名黨員,要服從組織的安排。我義無反顧地放棄了自己的生意,回到家鄉,擔當起先鋒村支部書記。”聶永平説,自己的主要任務是擺脫先鋒村貧困的面貌,帶領農民致富,這是他的理想和願望。

  從一個生意人到村支書,從最初的村民不信任到後來的愛戴擁護,這是聶永平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幹出來的。最初連個辦公桌都沒有,他就將自己的辦公室直接挪至田間地頭;不知道種什麼能致富,他就自己跑到鎮裏的農科院從頭學起高效農業種植技術;帶領村民發展高效農業缺錢少人,他就自己到銀行做擔保人,並多次前往農技專家趙亞夫先生的家裏求教。

  “我們先鋒村在沒有工業基礎的情況下,應該因地制宜發展我們的經濟。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土地,我們要通過土地來增加我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帶領農民致富。”聶永平説,“趙亞夫同志指導我們,應該按照先鋒村事業發展的規劃,‘旅遊+農業’,所以我們種上了高架式基質栽培草莓,獲得了成功。”

  聶永平對村民進行技術指導(唐楊 攝)

  先鋒村種植高架式基質栽培草莓的第一年就成功了,這個“成功”聽起來容易,其實背後也有不少辛酸。“我們是通過激勵幫扶現代高效農業設施,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大棚。”聶永平指著四季春農業園説道,“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是承包給兩個大學生創業。我們幾乎是免租金的,但他們做了7個月沒掙到錢,也就走掉了。面對這種情況,我心裏在想,我們要‘不吃饅頭爭口氣’,別人能做得起來,為什麼我們做不起來?我們就兩委會成員進行商議,由村幹部來領頭領辦,做這個高效農業。”

  先鋒村的村級集體經濟並沒有多富裕,專門請一個農業技術員太“費錢”,精打細算的聶永平決定自己去學技術,再教給村民。因父輩與田地打了一輩子的交道,聶永平曾跟母親斬釘截鐵地説“以後我堅決不做農業”,結果現在還跟農業脫不了勾,還要繼續學習農業技術回來,帶領村民發展高效農業。“鄉村振興首先是産業振興,我們是靠土地資源發展我們的高效農業,我們最缺的就是技術人才。”聶永平笑著説,“沒想到,我這一生還是和農業結下了深厚的情緣。”

  桃紅李白、葡萄滿園、草莓村香、鄉風淳樸、百姓富足……先鋒村現在已成為鎮裏家喻戶曉的“明星村”、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我們先鋒村除了草莓、葡萄、桃子,還有碧根果、鐵皮石斛、百合、艾草。我們種植的品種還是比較多的,面積也很大,加起來有將近4000畝。”聶永平如數家珍。

  聶永平與農業結下了深厚的情緣(唐楊 攝)

  “我是人民選出來的,我要為人民發聲,為人民代言。”作為一名紮根在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聶永平總是這樣勉勵自己。

  高效農業的發展讓先鋒村村民免去了“看天吃飯”的後顧之憂,聶永平現在思考的是如何進一步拉長産業鏈,提升農業附加值。

  “下一步,我們要再加大努力,提升我們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雖説我們受到了現有條件和環境項目的制約,但我們要突破這個瓶頸,利用項目裏面的一些功能,再發展我們村級集體經濟。”聶永平説。

  “農民脫貧致富離不開土地,如果農民離開了土地,就又變成了打工的。”時刻挂心著農業、農村、農民的他,在準備去全國兩會的行囊時,也不忘在行李裏塞進幾本農業種植技術方面的書籍。

  從這個傾注了自己畢生心血的先鋒村出發,他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即將遠赴北京參加2020全國兩會,我們期待他對“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促進精準扶貧”的建議取得進展。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