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習近平主席訪緬將極大推動兩國關係提質升級

2020年01月14日 12:32:00來源: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仰光1月13日電 光明日報駐仰光記者 鹿 鋮

  應緬甸聯邦共和國總統溫敏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月17日至18日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訪問前夕,光明日報駐仰光記者對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進行專訪。

  中國國家主席時隔19年後再度訪緬意義非凡

  陳海表示,此次訪緬是中國最高領導人今年首次出訪,是中國國家主席時隔19年後再度訪緬,又恰逢中緬建交70週年,對中緬關係發展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大特殊意義。習主席將與緬方主要領導人共同出席中緬建交70週年系列慶祝活動暨中緬文化旅遊年啟動儀式等活動。雙方將以此訪為契機,年內舉行一系列慶祝活動,開啟兩國世代友好往來新篇章。

  緬甸是中國的友好鄰邦。當前,兩國政治上鞏固互信,經濟上深度合作,國際地區問題上密切配合,民間往來密切。中緬兩國倡導並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樹立了國家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的典範。中方堅持不干涉緬內政,支援緬甸維護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尊重緬甸自主選擇發展道路,支援緬甸全國和平與民族和解進程,幫助緬孟雙方通過協商妥善解決若開邦問題。緬方在涉及臺灣、西藏、新疆問題上一直堅定支援中方,積極響應和參與中方“一帶一路容”合作倡議。中緬經濟走廊及大項目合作帶動了緬甸沿線就業和經濟發展,顯著提升了當地人民生活水準。

  陳海強調,習近平主席此次訪緬將極大推動兩國關係提質升級。中緬兩國將以此訪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兩國發展戰略對接,簽署系列合作文件,推動重大經貿合作項目取得積極進展。雙方將積極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推動中緬共建“一帶一路”和中緬經濟走廊從“大寫意”向“工筆畫”轉變,更好造福兩國人民;繼續保持高層密切交往,鞏固政治互信,加強戰略溝通,深化治國理政交流,進一步推動各種形式友好往來,開啟中緬關係新時代;發揮各領域務實合作機製作用,推動有關合作規劃和早期收穫項目早日落地;加強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惠及兩國民眾。雙方還將繼續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援,加強在聯合國、中國—東盟、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等多邊機制框架內的協調合作,共同維護和促進本地區與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共建“一帶一路”:中國誠意滿滿 惠及當地民生

  陳海強調,穩定安寧的地區環境,是中緬兩國的共同期許。中國倡導在“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下發展與緬甸的友好合作關係。

  70年來,中緬關係在互尊、互信、互助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樹立了大小國家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的典範。近年來,中緬兩國高層互訪頻繁,民間交往活躍,各層級密切接觸、溝通、交流、合作。雙方將繼續弘揚“胞波”情誼,深化全面戰略合作,攜手共建命運共同體,做山水相連的好鄰居、心心相印的好朋友、攜手並進的好夥伴。

  當前,中緬兩國正積極共建“一帶一路”和中緬經濟走廊。中國誠意滿滿,根據緬方發展規劃和需要,推動在緬發展教育、醫療、扶貧等民生項目,與緬加強農業、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等務實合作。兩國始終在聯合國、東亞等多邊場合相互支援,在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等方面密切協調配合。未來,中國將繼續與緬甸保持政治高度互信、經濟深度合作、國際地區問題密切配合、民間往來高位運作,使“胞波”情誼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當前,中緬經濟走廊各領域全方位建設工作紮實推進,帶動緬甸沿線就業和經濟發展,極大提升了當地人民生活水準。中緬兩國雙邊經貿合作不斷深化,中國連續多年為緬甸第一大貿易夥伴和重要外資來源國。2019年1至9月,中緬貿易額達135.4億美元,同比增長17.9%。同期,中國企業對緬投資1.5億美元;在緬新簽工程承包合同額47.7億美元,同比增長238.1%。中國將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對接緬甸國家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地緣優勢,推動中緬兩國合作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展,更大程度惠及兩國人民。

  亞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發展。雖然中國與緬甸國家發展情況不同,但兩國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願望是相同的,對於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更好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訴求也是一致的。中國致力於同緬甸一道,將中緬經濟走廊建設成和平之路、發展之路,使中國的復興夢與緬甸的發展夢相得益彰,使“共飲一江水”的中緬兩國進一步成為共用發展機遇的“胞波”兄弟。

  陳海強調,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格局正逐步形成。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習近平主席均會見了出席論壇的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兩國領導人就共建“一帶一路”和中緬經濟走廊達成重要共識。緬政府專門成立“一帶一路”實施領導委員會,昂山素季國務資政親任主席,充分顯示了緬甸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決心。中緬雙方簽署了中緬經濟走廊早期收穫項目清單,為中緬經濟走廊合作走深走實奠定了堅實基礎。兩國在中緬經濟走廊下聚焦12個重點領域,成立了專項工作組,加強交流互鑒,推動重大合作項目取得早期收穫。

  路聯通,心相通:“胞波”情誼注入新內涵

  習近平主席指出,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中緬山水相連、人文相親,在兩國歷代領導人和兩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緬文化領域交流合作呈現領域寬、程度深、成果豐碩等特點。2018年仰光中國文化中心正式啟用,成為中緬人文交流新的重要平臺。雙方已決定將2020年確定為中緬文化旅遊年,兩國將進一步加強教育、文化、旅遊、宗教、媒體等社會人文領域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與友誼。佛教是連接中緬兩國的又一紐帶。北京靈光寺的佛牙舍利已4次來緬供奉巡禮,每次在緬甸都是萬人空巷。2016年8月,緬甸蒲甘多座佛塔因地震受損,中國政府決定協助緬方進行佛塔修復工作,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推進中。

  陳海指出,中國政府鼓勵、歡迎世界各國尤其是緬甸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士去中國學習交流。2018年,緬甸有600余人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2019年增加至700多人。中國鼓勵和支援國內各院校開辦沿線國家外語專業,為雙邊經濟、文化更深層次的交流提供人才支撐。“未來兩國人才交流將更加深入廣泛,尤其是在職業技術培訓等各方面還有很大合作空間。”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陳海認為,緬甸啟動國家轉型進程以來,兩國民間交往更加活躍,相互了解更加深入,“胞波”情誼得到弘揚。緬甸採取一系列措施吸引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人士來緬投資興業和參訪旅遊。中國已經成為緬甸最大外國遊客來源國,2019年1至10月,中國赴緬遊客達59.4萬人次,同比增長161%。兩國間每週有150多個直飛航班,比3年前增加7倍多。

  中緬兩國民心相通的事例不勝枚舉。近來,《紅樓夢》《奮鬥》等中國優秀影視作品在緬甸熱播,反映出緬甸民眾對中國文化的喜愛。緬甸的年味也越來越濃,去年春節期間,中國駐緬使館舉辦“開門過大年”活動,中緬雙方共同舉辦“中緬情 闔家歡”跨國春晚,在當地引起熱烈反響。緬華各界連續多年自發舉辦“錦繡唐人街,歡度中國年”等活動,深受各方歡迎。中國春節中蘊含的“家”文化、“和”文化與緬甸傳統文化相互呼應,增進了兩國人民的感情。

  “近年來,我們十分注重在緬開展民生工程,為緬甸人民謀福祉、促發展,兩國民間民生合作項目逐步增多。”陳海説。目前中國駐緬使館已在緬甸主要省邦建設23所中緬友誼學校,兩家中緬友好醫院投入使用,中國多個非政府組織3年多來在緬開展“光明行”公益活動,為緬甸老百姓做白內障手術6000多例,中方還向緬方8000余人提供各類培訓。這些務實合作給緬甸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緬各領域合作交往將獲得更多民意支援。

  《光明日報》( 2020年01月14日 12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