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清明習俗:拔河

2017年03月31日 12:42:00來源:新華網

  清明時節,我國民間有舉行拔河比賽的習俗。民俗專家介紹説,拔河是我國一項古老的運動。它原是一種軍隊訓練項目,約興起于春秋戰國時代。不過那時不叫“拔河”,而稱為“牽鉤”“拔桓”。它不僅可以鍛鍊身體,而且是一項遊戲。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説,古代拔河的方式,據唐朝人封演的《封氏聞見記》記載:“古用篾纜,今民則以大麻桓,長四五十丈,兩頭分係小索數百條,分兩朋,兩向起挽。當大桓之中,立大旗為界,震鼓叫噪,使相牽引,以卻者為勝,就者為輸,名曰拔河。”

  那時的拔河形式大體和今天相同,只是今天拔河所用的繩子是單獨一根,而古代所用繩子卻“兩頭分係小索數百條”,所以古時拔河人數比現在多得多,場面更大、更熱鬧。

  拔河在唐代最為盛行。趙之珩介紹説,唐玄宗李隆基不僅是個足球迷,同時又是一個拔河的愛好者。他在軍隊中積極推廣拔河訓練。由於唐玄宗的大力提倡,拔河越來越盛,規模越來越大,最後從宮內梨園搬到宮外廣場進行。

  《唐語林》曾生動地記載了當時規模最大的一次拔河:“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動地,蕃客庶士,觀者莫不震駭。”千余人拔河,其場面宏偉,氣勢磅薄,連那些外國來賓都被這盛大活動所吸引而驚嘆不已。(周潤健、蔡玉高)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