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張思德: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典範

2018年04月04日 22:18:00來源:新華社

  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在一位普通戰士的追悼會上,第一次以“為人民服務”為題發表了影響深遠的演講。

  這位戰士叫張思德,犧牲在平凡的崗位上。這篇演講,既是一篇悼念革命戰士的沉痛祭文,更是一篇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宣言。

  歷經70多年風雨洗禮,張思德和他所代表的精神為什麼依舊彌足珍貴?

  懷著對英雄先輩的無比崇敬,記者採訪了張思德的老班長、百歲老紅軍杜澤洲。

  “作戰勇敢、頑強,警衛忠誠、機智”

  與張思德同齡同籍又同時入伍的杜澤洲,今年已102歲高齡。雖然年事已高,但聊起張思德的故事,老人仍心潮難平。在妻子關玉清的補充和轉述下,張思德生前留下的英雄形象一點點清晰起來。

  杜澤洲出生在貧苦農民家庭,17歲加入紅軍。1935年,杜澤洲在紅四方面軍總部通信營擔任班長,張思德正好也分在這個班。從此,這對同鄉同齡同時入伍的戰友並肩戰鬥,開始了永遠難忘的革命歷程。

  “他作戰勇敢、頑強,警衛忠誠、機智。”杜澤洲回憶,在一次戰鬥中,張思德不怕犧牲,深入敵陣,創造了一人奪得兩挺機槍的戰績,負重傷並榮立戰功。

  長征路上,張思德在過草地時為了同志們的安全,多次冒著生命危險試吃野菜,為此還中過毒。“他捨己為人的品質在困難面前體現得非常明顯。”杜澤洲説。

  “班長和戰士的職責不同,但為黨工作是一樣的”

  張思德幹一行愛一行,能上能下。1942年,部隊整編合併後,一些連排幹部要去當班長,多數班長、副班長要當戰士。消息傳開後,一些骨幹思想有些波動。

  張思德以前當過班長,由於工作需要,又當了戰士,他沒有任何怨言。座談會上,他第一個站起來發言表示:當班長是革命的需要,當戰士也是革命的需要,班長和戰士的職責不同,但為黨工作是一樣的。在他的影響帶動下,其他骨幹也紛紛放下思想包袱,愉快地服從了組織的安排。

  雖然和他同時期入伍的同志有的已當上了團長甚至是旅長,而張思德當了普通戰士之後工作熱情卻更加高漲。

  杜澤洲説,有的戰友衣服破了,他怕戰友傷寒感冒,總是第一時間給縫補好;有的戰友草鞋壞了,他寧願不睡覺也要編織出來給戰友穿上。他經常帶頭幫助駐地群眾生産勞動,幫老鄉幹農活,當地百姓都認識他,稱讚他是好戰士。張思德踏實苦幹的行動感染了身邊的每一位戰友。

  “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1944年,張思德響應黨中央關於開展大生産運動的號召,主動報名參加中央機關生産小分隊,到距延安70多裏的安塞縣農場組織燒木炭。

  9月5日,天下著雨,張思德帶著突擊隊的戰友照常進山趕挖新窯。中午時分,炭窯在雨中發生崩塌。危急時刻,張思德將另一名戰士推出窯口,自己卻被埋在坍塌的土堆裏,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

  9月8日下午,延安鳳凰山腳下的棗園操場上,張思德追悼大會現場莊嚴肅穆。

  毛澤東做了一席著名的講話。他説:“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毛澤東把張思德身上閃光的思想和品德凝煉為五個大字——為人民服務。”現場聆聽毛主席講話的杜澤洲説,毛澤東對一名普通戰士的死給予這麼高的評價,就是因為在張思德的身上,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而堅持這個宗旨,正是我們黨和軍隊戰勝一切敵人、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所在。

  “有幸與英雄同行,是一生最感榮耀的事情”

  毛澤東親自出席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並講話,無論是在當時的延安,還是在全國各抗日根據地,都引起了強烈反響。

  “毛主席的講話讓我們深受教育和鼓舞。”杜澤洲説,大家對人民軍隊的宗旨有了新的認識,“過去大家一心只想著衝鋒陷陣去前線,聽完講話才明白,在什麼崗位上都是為人民服務。”

  1953年,《為人民服務》一文收入《毛澤東選集》。這篇經典著作也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成為教育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接班人的有力思想武器。

  杜澤洲的家中,張思德的畫像始終挂在最顯要的位置。

  離休後,杜澤洲積極地投入到傳播張思德精神的事業中,奔波在首都的廠礦企業、學校機關、商場公司等,先後有180多家單位、1萬餘名幹部群眾聆聽過他的革命傳統教育,不少人對張思德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杜澤洲説,有幸與英雄同行,有幸向後人傳播英雄的精神,是他“一生最感榮耀的事情”。

[責任編輯:郭曉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