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從2018年全國兩會看改革開放

2018年02月28日 09:40: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 題:新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再出發——從2018年全國兩會看改革開放

  新華社記者 安蓓、張辛欣、譚謨曉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週年。

  “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發出號召。

  處在新的歷史關口,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必將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共識,激蕩起奮進新時代的改革強音。

  新征程上改革大有可為

  2月25日,廣西崇左市大新縣監察委員會掛牌成立。至此,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各級監察委員會全部組建完成,一個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正在形成。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實施湖長制,改革完善全科醫生激勵機制……黨的十九大後,各領域改革多點發力、向縱深推進。

  這是一個大國邁向新時代的莊嚴宣示。

  2017年10月25日,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直擊人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

  11月10日,越南峴港,習近平總書記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向世界宣告:“中國改革的領域將更廣、舉措將更多、力度將更強。”

  10天后,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審議通過涉及農村、教育等領域改革的文件16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

  十八屆中央先後召開38次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365個重要改革文件,出臺1500多項改革舉措;

  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等改革全面展開,一批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

  5年不斷求索,一系列深層次、根本性變革改變著中國社會的面貌——

  打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維定式,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提升;反腐敗鬥爭“刀刃向內”,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全面依法治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駕護航……

  5年繼往開來,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進行的跨越近一個世紀的偉大社會革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不斷推進,開啟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

  “勇於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97年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推進下去,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更加強大、更有説服力的真理力量。”2018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振聾發聵。

  一條道路,連接歷史與未來。

  40年前,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一份大包乾的“生死契約”,成為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

  40年後,在距離鳳陽百餘裏的安徽滁州天長市,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讓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成為“持股人”。2015年試點至今,天長市151個村已全部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

  “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因。在全國兩會上,更要弘揚‘大包乾’精神,當好推深做實改革的先行者。”全國人大代表、滁州市長許繼偉説。

  40年風雨征程。從1978年出發,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不僅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奇跡”,更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過去幾年來改革已經大有作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為。”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傳遞的是信心,更是決心和勇氣。

  新時代呼喚改革新突破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代表説,今年兩會上,他將繼續就教育領域改革提出建議。

  2006年起,他開始在全國兩會上呼籲建立“教育公務員制度”。2018年初,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印發,要求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令他倍感振奮。

  “黨的十九大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方向,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問題為導向,從百姓關切出發。”周洪宇代表説。

  經過近40年大變革大發展,中國走到一個新的歷史關頭——

  兩難甚至多難情況考驗著黨的執政能力、國家治理能力;與此同時,全面深化改革進入關鍵階段,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以更加堅定的決心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這是時代賦予黨的十九大後首次全國兩會的歷史使命。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告誡,意味深長。

  做好新時代的答卷,要以全面深化改革化解社會主要矛盾,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環境污染之“殤”,區域城鄉發展不協調,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領域矛盾突出,人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發展起來後,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凸顯。

  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

  2月26日,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公佈。“人才評價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這體現了改革的精準性。”全國政協委員、工信部原副部長劉利華説。

  改革步入深水區,唯有以公平正義凝聚改革共識,以堅定決心突破利益藩籬,才能在新的時代征程中取得改革新突破。

  做好新時代的答卷,要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鋪路架橋——

  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在新起點上推動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是破除妨礙經濟社會發展體制機制弊端的“除舊”過程,也是不斷推動制度創新的“布新”過程。

  “十九大報告是新時代改革的宣言書。”經濟學家高尚全説,各方面制度完善與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程度,是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因素。

  做好新時代的答卷,要以改革開放融入世界潮流、實現互利共贏——

  環顧當今世界,各國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謀超越的競賽悄然鋪開;與之相伴,逆全球化思潮泛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貧富分化、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問題層出不窮,亟須深層次解決方案。

  敢於變革,勇於擔當,方能挺立世界潮流。

  “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

  2017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激蕩人心。

  一年後,瑞士達沃斯。中國向世界傳遞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堅定聲音:“中國將繼續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大幅放開市場準入。”

  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大幅放寬外資進入金融業的比例限制……黨的十九大以來不斷釋放的信號向世界表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新起點上做好改革新答卷

  面向未來,靠什麼劈波斬浪、風帆高揚?

  “要弘揚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力量,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要以更加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更加堅定的改革勇氣,攻堅克難、闖關奪隘,把改革推向深入——

  是否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是”則對照18條標準逐條進行審查……不久前公佈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暫行)》,就完善市場環境邁出關鍵一步。

  保護競爭,就是保護生産力。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推行,開啟清理行政壟斷的大幕,為打破地方保護、消除行業壁壘清掃路障。

  “改革要突出重點,攻克難點”“要提高政治站位,勇於推進改革,敢於自我革命”“要鼓勵基層創新,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在“改革再深入”的動員令下,我國向一系列沉疴痼疾開刀。

  要以真抓實幹的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一步一個腳印,把改革扎紮實實推進下去——

  “脫貧成不成,關鍵在落實。”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黨支部書記裴春亮在全國兩會上連續多年關注脫貧問題,今年將聚焦落實,針對杜絕虛假脫貧、防止扶貧腐敗提出建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已推出的改革方案要狠抓落實,還沒有完成的改革任務要緊抓快幹,已落實方案的要鞏固改革成果;黨的十九大部署的新的改革任務要儘早謀劃——改革的擔子越挑越重,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從新疆提出“對工作不力、作風不實、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堅決嚴肅查處”,到北京大力發展普惠性幼兒園、承諾年內新增學位3萬個左右……2018年初召開的地方兩會,為全國兩會吹響真抓實幹的前奏。

  要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乘勢而上,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力量——

  2018年,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接力探索、接續奮進的關鍵之年。

  5年前,十八屆三中全會拉開全面深化改革大幕。

  4個多月前,黨的十九大吹響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動員令。

  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將匯聚更加磅薄的改革力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必將無往而不勝,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奮進!(參與采寫:張紫赟、梁建強、王建)

[責任編輯:李寧]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