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的元旦一一一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又逢《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四十週年之時,我們居住在吉林省吉林市的臺灣省籍同胞,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更加深刻明確了《告臺灣同胞書》的偉大意義。它標誌著中國大陸對臺政策的重大改變,為結束兩岸軍事對峙和實現雙方的交往接觸,創造了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環境,也成為祖國大陸日後對臺基本政策方針和政策,和平統一中國,成為解決兩岸分裂問題的主旋律。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的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説出了我們臺灣省籍同胞的心聲。偉大的祖國七十載的巨大變化,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風風雨雨,四十年《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激勵著全中國人民共同來回顧其發展歷史,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更加珍視和平,追求統一,推動發展,全民共同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曾記得,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初,我的父親郭毓文在臺灣省臺南縣就讀。考入了東北醫科大學藥劑師專業。就此他離開了生長的故鄉——寶島臺灣省,來到東北瀋陽醫科大學學習,畢業後到了吉林省吉林市醫院任藥劑師工作。並把我母親,姐姐都帶到吉林市謀生。在那個年月裏,生活是非常的艱辛。在漫長的歲月中,親人只能是跨越臺灣海峽的書信往來,年年都是在相互思念。我們在這頭,故鄉在那頭,望穿秋水,盼望親人,盼望團圓。在阻隔的幾十年裏,我們常想回家之路。這記錄了幾十年載不動的鄉愁,骨肉分離的思念和眼淚。我們每時每刻都盼望著祖國早日能統一,海峽兩岸早日架金橋,隨時都能往返臺灣一一大陸一一台灣一一大陸。那時我們隔海相望思親人,一水之隔常相思……歲月流逝,時代變遷,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後,國家確定了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並實行了“三通”,即:通郵,通航,通商。開放臺灣民眾到大陸探親,訪友等新策。我們的臺灣親人在1988年10月來到了吉林市探親,尋根。我們終於見到了幾十年來從未謀面的親人(舅,姨等親朋好友)。終於盼來了寶島臺灣親人的相聚。真是難以忘懷呀!淺淺的海峽隔不斷我們的深深思念,更隔不斷兩岸親人的手足之情和鄉親情誼。難以割捨的情誼,我們將永記永存。
我們的三舅:李川。回臺灣後就寫下了幾萬字的“探親記”。又在臺灣省農友雜誌社出版,並大量發行,這也增加了兩岸臺胞的親情和友誼。1989年我們臺灣島的叔,舅,姨等親人又都來到了吉林市探親,訪友。逐漸增加兩岸親人相逢相聚之情感。我的三舅離開吉林回臺灣省後又寫下“再訪吉林"的一冊,二冊,三,四,五,六冊的探親集。博得兩岸同胞的讚揚與實施。更為兩岸同胞的日益密切聯繫給力,為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蓬勃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1900年至1993年,我們的叔,舅,姨等親人再次與臺灣“華信旅行社”王良文總經理為團長的臺灣省嘉南農田水利會一行20多人,來到了吉林市探親,觀光,旅遊,交流,我們倍感高興。臺灣的親人多次來到祖國大陸給我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真是親情昇華,惠及兩岸,而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加強了溝通與交流,拓開了聯絡的渠道。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讓我們共同為早日祖國的統一大業獻計獻策吧!
忘不了中國的偉大創舉,忘不了祖國的高明策略。在中國共産黨和偉大領袖的英明領導下,在40年《告臺灣同胞書》的感召下,兩岸關係,更加團結,改革開放40年巨大成就,華人共同拼搏,參與,收穫。彰顯祖國人民和臺灣同胞的力量。我們忘不了前輩,忘不了親人,忘不了故鄉的親朋好友,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讓我們按習總書記講的去做,攜手同心,共圓中國夢。共擔民族復興的責任,共用民族復興的榮耀,像珍視自己的眼睛一樣,珍視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樣追求統一。讓我們兩岸同胞齊心協力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作者:郭豐滿)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