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徵文活動  >   優秀徵文

臺灣,我們等你回家

2019年01月23日 09:35:3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血脈相融,和平統一是兩岸百姓共同的福祉。”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的講話,深刻昭示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大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指引了方向。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眾所週知,東漢末年分“魏蜀吳”三國,大漢統治中國400多年,可以説是歲月悠久,這正應證了“合久必分”;而“魏蜀吳”三國最終又歸於晉,從此再次實現統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載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從新中國成立伊始,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堅持和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統一戰線的思想理論,立足於中國實際,圍繞祖國統一的重大問題進行了艱辛探索和開拓,形成了一整套適合中國國情系統完整、科學有效的統一戰線理論、原則、要求和方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指導祖國統一取得了輝煌成就。諸如從武力解決臺灣問題到和平方式解放臺灣;一國兩制政策的實施等等。七十年斗轉星移,七十年歲月蹉跎。七十年風雨兼程,七十年光陰如梭。企盼臺灣回歸,祖國從未停歇。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裏事,當然也應該由家裏人商量著辦。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從古至今,兩岸人民渴望祖國統一的決心未成改變。“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剋復先基”是一代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努力、“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是著名現代詩人余光中的心聲、“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是著名現代音樂人袁忠宜的呼號……“不管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2019,正值《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四十週年,天道酬勤,春華秋實。“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從金門炮轟的停止,“九二共識”的達成,海峽兩岸“三通”的實現、到臺海兩岸敵對隔絕到兩岸同胞一家親。特別是福建與臺灣隔海相望,一衣帶水,兩岸同胞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風俗。基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福建省委提出發展與臺灣關係的“五緣六求”方針。尤其在“五緣”關係的把握上,閩臺人民利用“五緣”的優勢,大力促進閩臺的交流合作。這些耳目一新的對臺政策主張,深得人心,廣受關注,在海峽兩岸及海外華僑、華人中引起強烈反響,受到極為熱烈的歡迎。

  人之相交,貴在知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鄭重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中國這只“醒獅”正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臺灣回歸祖國才能順應歷史潮流。“‘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但“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臺灣同胞。”統一祖國,人人有責。盼望臺灣當局以民族利益為重。對實現祖國統一的事業做出寶貴的貢獻。

  “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70週年華誕之際,臺灣,我們等你回家。(作者:黃鹹書)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