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徵文活動  >   優秀徵文

臺灣,好近!——海上望金門漫筆

2019年01月21日 15:33:1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深居湖湘內陸腹地,已有整整十年未去海邊了。特別這次又是海上看金門,心緒的激動和神往,是濱海久居的人們難以體會到的。

  2018年盛夏的一個上午,我在廈門和平碼頭扶船出海。雖是酷暑時節,不過海風習習,輕柔撲面,也不覺得天氣炎熱。遊輪駛出港口,但見碧海藍天,一望無垠,船體隨浪起伏,“乾坤日夜浮”的感覺油然而生,心境徒然開闊,凡塵相對渺小。我不禁輕輕吟誦:“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置身於茫然縹緲的海天之間,此時此刻,源遠流長、美輪美奐的中華詩詞産生一種奇異的力量,讓本來木無表情的客觀景致瀰漫著人世、人情、人性的氣息,散發著富有溫潤感的魅力,讓仿佛懸浮於時空中的自己在心靈上感到腳踏實地的定位。

  遊輪行進大約半個時辰,金門諸島就浮出地平線,不一會兒,矗立在前方,仿佛觸手可及,其面向大陸的那一排政治宣傳大字隱約可見。極目遠眺,感到宣傳墻體有些斑駁,散發出歷史遺跡的滄桑氣息。遊客們開始涌向船舷,紛紛以此為背景拍照留念。一位老人打開手機攝像頭,艙頭、艙尾地來回疾行,生怕放過任何一個角度;目光蘊淚,口裏喃喃自語,不知説著哪的方言。此時此刻,炮打金門、金廈通水等歷史與現實的片斷,交織著在我腦海中掠影而過。歷史情節也好,現實橋斷也罷,都只不過是渺渺時空中的一幅幅版畫,就如茫茫滄海中的一個個島礁而已。近看的具體,遠觀的抽象,共同構成了這片海域的深厚與凝重。

  正自調擺姿勢,忽聞了一陣陣警報聲聲入耳。遊輪上的專業攝影師下意識地嘀咕:“糟糕!”“什麼糟糕?!”一問,原來是臺方海巡船來了,卻也不見船員們有什麼緊張。遊輪繼續前進,並沒有放緩或掉頭的跡象。循聲而望,只見一隻快艇從遠處急馳而來,繞著遊輪轉了大半圈,在離我們五十米開外懸停水面。艇上大約有四五名衣裝整束的人。警報聲雖然短促尖厲,但臺方海巡員表情看來相當柔和----“尖厲的是分治的隔離,柔和的是同胞的溫情。”導遊説,自從海峽兩岸實現三通、交流融合日益加深後,大陸與臺灣人民之間已無敵意,“血濃于水”的理念深入人心,“兩岸一家親”的氛圍越來越濃厚。身邊有的遊客忍不住朝著臺方海巡船大喊:“臺灣同胞,你們好!”其間我分明聽到一個蒼老的口音説:“歡迎你們回來,常回家看看吧!”這個高聲的邀請雖然夾雜于眾聲之中,但還是非常清晰。

  海巡員們顯然聽見了遊客們的喊話,相互對視了幾眼。看來,語言溝通沒一點障礙。他們靜靜地望著我們片刻,臉上笑意盈盈,慢慢轉身離開;極近之後,漸行漸遠。他們生動的背影慢慢模糊,過一會兒化成一個小點,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雖然當前兩岸局勢非常嚴峻,但在海面上這次兩岸執法者與被執法者的相遇,卻是溫和的。廈門和金門,本就是同門;奈何歷史太過累人,導致這麼多年“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遙”!

  良久,我仍戀戀不捨地頻頻回望。目光越過大擔島、二擔島、東碇島、北碇島,越過諸島點綴連成的那一抹若有若無的島鏈。遠空的低雲仿佛化作一個巨大的問號懸于天際:“莫非那一灣淺淺的海峽,竟成中華民族一道深深的傷痕?

  我不信!我相信的是:在大的格局、遠的時景,海峽兩岸最終是統一,而不是分裂。我想這或許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宿命----確切的説,不是宿命,而是共同的血脈、文化、利益使然。

  看吧,金門列島----它不是隔絕海峽的天塹,而連接兩岸的紐帶;因為人心不是一個個彼此隔絕的僵硬的孤島,而是一滴滴渴望融合的盪漾的水滴,匯聚成汪洋大海後,在陽光下映射出美麗的光輝。只要心是近切的,那麼沒有什麼是遙不可及的杳遠。

  再回首,遠空的那朵低雲在卷舒之間開始散亂、逐漸淡化,直至完全煙消雲散。舉目遠望,大開眼界,一幅“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磅薄畫卷,正波瀾壯闊、動人心魄地呈現在眼前!(作者:賀偉奇)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