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感恩偉大的改革開放時代

2018年11月02日 10:41:00來源:光明日報

  【民營企業家話改革開放成就】

  “20年立足製造業創新創造的歷程,給我留下了許多難忘的記憶。回眸之際,我發自內心地感恩偉大的改革開放時代。”奧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湯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20世紀90年代,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的鼓舞下,湯亮創立了奧盛集團。創業之初,湯亮為企業制定的第一個發展規劃,就是從志存高遠的戰略設想起步,不吃別人嚼過的饃,要走自己的路。

  1992年,奧盛集團旗下的浦江纜索突破了外國技術封鎖,成功在中國第一條斜拉索大橋——上海南浦大橋上架設了纜索。此後,奧盛又陸續在中國各地跨江跨海的大橋纜索上鐫刻下自己的品牌。如今,長江水面上的大橋纜索,一半以上都是奧盛製造的。

  儘管連續多年位列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但湯亮並不滿足於此。“我想把中國的大橋纜索製造推向全球業界的頂端。”帶著這個夢想,湯亮帶領奧盛一步一個腳印,乘著改革開放的巨輪揚帆出海。

  從2013年建成通車的美國奧克蘭新海灣大橋,再到2016年通車的雲南龍江特大橋……依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奧盛纜索最終走上了世界各國的地標性大型橋梁。

  作為一家以橋梁纜索製造産業鏈為核心的科技型製造業集團,如今的奧盛集團已成為世界排名前列的大跨徑橋梁纜索供應商。參建完成國內外的大型地標性工程120個,為全球800多座大橋提供了纜索結構,在全球特大型懸索橋、特大型斜拉橋纜索的市場份額中,佔據了半壁江山。

  今年6月,世界跨徑排名第一的懸索橋——土耳其恰納卡萊大橋結束招標。這座堪稱史上跨徑最大的大橋,連接著歐亞大陸,吸引了多家國際企業競標。最終,憑藉過硬的工程品質和核心技術,奧盛力挫群雄,拿下了大橋上部結構纜索工程的全部設計製造合同。

  “企業要勝人一籌,靠的是實打實的看家本領。”湯亮説,“奧盛纜索對介面誤差的內控標準比國際標準更嚴格,要求不能超過1/25000。索股在進入索鞍時要變換成四邊形,出索鞍後再變成六邊形,以達到百分之百的受力效果。這是奧盛掌握的一個高端技術。”

  “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製造業,成在創新進步,敗在創新不力。”湯亮説。迄今為止,奧盛已擁有重大科技成果13項、發明專利123項,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先後榮獲詹天佑獎、魯班獎等82項國家級獎項。

  近年來,奧盛集團一直對金屬材料進行細分化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如今,除大橋纜索外,奧盛集團還增添了兩個新的科技型企業:一個是專注于高端醫療器械研發製造的企業,産品有左心耳封堵器、二尖瓣修復系統、卵圓孔未閉修復系統等;另一個是在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背景下打造的多種航空發動機葉片製造企業。

  “從大橋纜索到醫療器械,再到航空發動機葉片,它們之間看似無關,其實大有關聯。”湯亮説,就産品屬性和工藝而言,無論纜索、醫療器械還是葉片,都屬於金屬材料的塑性變形加工的範疇,今後都將依託奧盛對於金屬材料研究的深入探索,在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發和創新上走出一條新路。

  創新無止境,企業前進的步伐也無止境。“我們將緊隨國家戰略發展步伐,在做好國內市場的同時,大力拓展國外市場,以一流的技術裝備‘走出去’,努力為‘中國創造’贏得更大榮光!”湯亮對此滿懷信心。

  (本報記者 邱玥)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