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學思踐悟十九大|這位第一書記這樣理解十九大精神

2017年11月03日 09:33:06來源: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日電(記者 曾繁華)今年4月,曾守福派駐下黨村期滿。他三年盡心竭力,下黨村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們脫貧致富的思路也開闊了。

  村民早已把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曾書記”看作了自家人。

  “鄉親們説讓我‘有空多回來走走’。這是把我當自家人了。”曾守福説,“我當年説過,來下黨村就是為了落實黨中央‘精準扶貧’的指示,讓鄉親們脫貧致富。離開的時候,除了村裏的一抔土,什麼都不帶走。”

  離村那天,鄉親們送了他兩盆蘭花,花盆中填滿了山裏的土。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還提出要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曾守福説,“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非常振奮人心!我是一名曾在基層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普通組織幹部。細讀報告,讓在脫貧攻堅一線戰鬥過三年的我很有感觸。”

  曾守福表示,多年來,駐村幹部們在扶貧攻堅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甚至生命。要不負總書記叮囑,打贏脫貧攻堅戰,就要改變“幫扶就是幫錢幫物”的傳統觀念,因地制宜,拿出改善貧困的有效手段。

  “要做到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脫真貧、真脫貧’,做到習近平總書記囑咐的‘共同富裕道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黨員還必須有‘久久為功’的恒心與毅力。”他説,自己會一直跟鄉親們一起,為下黨村的脫貧致富繼續努力。

  曾守福已把下黨村打造成全省特色黨性教育實踐基地,又把習近平總書記三進下黨村的精神財富轉化為下黨村的核心品牌競爭力,打造了扶貧定製品牌“下鄉的味道”,開啟了品牌扶貧模式。

  如今,雖然派駐任務已經結束,回到省城的曾守福依然關注著下黨村,至今還擔任著下黨村黨建指導員,繼續指導村裏的發展建設。

  離開後的三個多月裏,他幫助下黨村就産業幫扶事宜對接了福建省深圳商會;將“下鄉的味道”品牌授權給壽寧縣,村財政收入得到進一步充實;深化與福建省廣電網路集團的合作,進一步孵化“黨媒扶貧”模式;引入福建超大集團,打造定制農産品……

  任期結束,攻堅繼續。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計劃,這對三農問題的解決無疑是一劑強心針。”曾守福説,“鄉村要振興,就要注重現代科技和商業模式在農村農業上的探索和實踐。”

  如今,下黨村可視化扶貧定制茶園的探索實踐,在福建省廣電網路集團和香港上市公司超大集團的協助下,引入了廣電佳仆團隊,採取“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傳統農業+農戶”的創新模式,將定制茶園項目向“全息化定制農業”方向拓展。

  “我一個朋友近期辭了職,專心在下黨村養起了雞,把我們的可視化定制農業繼續拓展下去。如今,村裏的第一批土雞已經預定給上海的企業了。”曾守福興奮又欣慰地幫這位朋友找銷路、拓渠道——因為在農村養雞,人力要求低且環境適宜。因此,村裏勞動能力和知識水準較低的人群就可以便捷地參與到可視化定制農業項目中來了。

  “正如十九大報告指出的,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説到這,曾守福感慨,“我們一定要找準致貧的病根。科學扶貧、精準扶貧是根本。就我駐村工作實踐來看,扶貧難在扶志,治貧難在治愚,因此,我們駐村幹部絕對不能拘泥于傳統的管理和經營思維。現代物聯網和網際網路為傳統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的翅膀,何樂而不為呢?”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