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學思踐悟十九大】“摘帽”不是終點,同志仍需努力

2017年11月07日 14:11:28來源:東北新聞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近日,國務院扶貧辦傳來鼓舞人心的好消息:2016年全國28個貧困縣順利摘下貧困帽。這是國家設定貧困縣31年來,第一次出現貧困縣數量的凈減少,脫貧攻堅的良好起步具有標誌性意義。(11月5日《人民日報》)

  全面小康,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一個不能掉隊。相信對於所有人來説,貧困縣通過專項評估檢查、成功脫貧摘帽都是一個喜聞樂見的好消息。另外,已摘帽的貧困縣無疑也給今後幾年其他貧困縣有序規範退出樹立起最好的標桿、作出最生動的示範,這一成果也必定能夠為全國各地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強大的信心、提供一系列可供學習借鑒的方式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貧困縣脫貧摘帽固然令人喜悅,但欣喜之餘也應該意識到和“貧魔”作戰我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毫無疑問,對於此次摘帽退出的貧困縣來説,這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達成了一個“小目標”,後續的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非常重要。

  眾所週知,貧困就像是魔鬼,而且是那種非常頑固、不容易消滅的魔鬼,打脫貧攻堅戰從來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脫貧致富也絕不是一勞永逸的事。貧困縣雖然摘帽了,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摘帽並不意味著所有人百分之百脫貧了,也並不意味著扶貧攻堅工作就可以“了結”了、告一段落了。毋庸置疑,貧困縣能夠摘帽,是確確實實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的,也符合了評估檢查的所有指標要求。但畢竟評估檢查的規模比較大,所以是通過抽樣的方法進行的。雖然通過嚴格的標準、嚴格的程式、嚴查偏遠地區和盲區死角、對個別群體重點調查、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等必不可少的環節,盡可能地讓評估結果準確,但在一定程度上,某些數據還是可能存在不準確的地方,當然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指標中的錯退率和漏評率,這兩個指標體現的就是一個“容錯”。

  因此,貧困縣摘帽後,不能有“鬆口氣了”的想法,還需要咬緊牙關繼續努力,一方面要持續鞏固已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在正確的路子上走下去並越走越快、越走越穩、越走越遠,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未脫貧戶的幫扶力度,幫助他們如期脫貧。

  經過多年努力,現在脫貧攻堅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但是,我們不能怕。俗話説:“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只要我們攜起手來,貧困地區的幹部群眾心熱起來、行動起來,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幹,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解決,“硬骨頭”一個接著一個啃,我們就一定能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實現2020年全面脫貧的總體目標。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