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長風破浪會有時——十八大以來大陸對臺工作輝煌成就綜述

2017年10月18日 15:53:51來源:台灣網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會見臺灣客人時指出,兩岸關係“經得起風浪考驗”,“風風雨雨幾十年,總體趨勢是向前發展的,這是歷史的必然。”黨的十八大以來,對臺工作歷經島內劇變和國際風雲的重大考驗,取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輝煌成就。實踐充分證明,黨的對臺大政方針英明偉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堅強睿智,對臺工作戰線隊伍素質過硬,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支援積極主動。這是兩岸開放交流三十多年來臺海形勢頗為複雜的5年,也是必定會給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兩岸關係提供鮮明導向的5年。

  兩岸政治關係取得新的突破。提出了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基本思路。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指出,只要有決心和誠意,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通過平等協商,一定能找出解決方案。可以在這一基礎上就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進行探討。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實現正式見面。雙方還建立了日常聯繫機制。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一偉大創舉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豎起了新的里程碑。2016年民進黨重新上臺執政後,兩岸政治關係雖有所倒退,但島內各界對兩岸政治關係重要性的認識更加深刻、突破政治僵局的社會呼聲佔據主流、重建兩岸政治互信的社會壓力始終有增無減。民進黨蔡英文當局被迫反覆表態“維持現狀”、“不挑釁”、“無意外”,實質是對兩岸關係的一種“政治再保證”。

  兩岸和平發展大局得以繼續維持。以2016年臺當局領導人選舉為分水嶺,中央採取有力措施遏制“臺獨”、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取得實質成效。臺灣島內國民黨、民進黨兩個執政黨,就像兩本教科書,使得“九二共識”的神聖性得到有力彰顯。儘管民進黨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政治互信受到重創,但蔡英文在突破兩岸政治僵局上也擺出了一定積極姿態,在處理兩岸事務上認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有“一中”內涵的規則。民進黨在處心積慮地推進“柔性臺獨”和“去中國化”同時,迄今在重大敏感的邊界環節上尚投鼠忌器、知所進退。目前,兩岸政治僵局未解,但沒有完全破裂;軍事對峙上升,但沒有惡化到打仗的地步;涉外事務鬥爭激烈,但與陳水扁執政時代相比尚更可控;經貿交流繼續發展,文化交流沒有中斷,社會交流不斷深入,和平發展的機遇仍然大於挑戰。

  兩岸經貿合作發揮倒逼作用。兩岸經貿合作在國民黨執政時代穩步發展,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則克難前行,但也取得一定進展。2016年臺商赴大陸投資增長約兩成,兩岸貿易總額增長1.6%,大陸仍然是臺灣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2017年兩岸經貿交流持續增長,預計超過去年。兩岸經貿合作領域也有新的拓展,文創、旅創、社創、農創等合作勢頭強勁。值得指出的是,兩岸經貿合作因素滲入島內經濟社會更多方面、更深層次,每當臺灣當局欲開倒車、兩岸關係面臨危險時,從大工商業者到中小業界、小商攤販都適時出面反制,兩岸經貿合作體系在島內一次次媒體輿論戰、街頭抗爭、民意機構鬥爭中,有力地遏制著民進黨當局的倒行逆施,制約著分裂勢力的盲動衝動。“發展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是島內民心所向、“臺灣經濟的未來在大陸”是島內社會共識,兩岸關係的經濟力正以更大的力道推動臺灣當局向進一步開放方向發展。蔡英文當局之所以不敢在“臺獨”上輕舉妄動,很重要的原因是經濟因素的制約。

  青年工作異軍突起。中國共産黨一貫重視青年工作,青年工作一直是對臺工作的重要方面。2016年對臺工作會議根據島內情況的新變化,對青年工作做了更加突出的部署要求,掀起了新的高潮。大陸連續制定一系列旨在便利臺灣青年人赴大陸交流、就學、就業、創業、旅行、生活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成批推出豐富多彩的配套交流合作項目,密集開展形式多樣的青年交流活動,成為對臺工作一大亮點,産生明顯效果。更多的臺灣青年人對大陸崛起之勢、臺灣前途命運、自身未來發展重新思考,對以往諸如“太陽花學運”等有害兩岸交流合作的事態進行深刻反思,對赴大陸發展等以往很多人排斥的選項進行再度審視。民調表明,多數臺灣青年人不再排斥甚至積極爭取大陸赴大陸就業、尋找發展機會等。同時,“太陽花學運”及發跡于“太陽花學運”的“時代力量”曇花一現,島內青年“反中”勢力逐步走向極端化等狀況,則從另一個方面反襯出逆流影響的式微之勢。臺灣青年一代的這種思想變化,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具有極強昭示意義。

  兩岸社會一體化框架初現。國家統一理論進一步豐富發展,以“命運與共”“心靈契合”“融合發展”“融合統一”為核心要素的“促統路線圖”更加清晰。在統一前的過渡階段,大陸方面既把臺灣作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把臺灣民眾作為“同屬一國”的公民來看待,實行同等待遇、提供同等便利、建構同等生存發展環境條件,逐步消除歷史遺留的差別化待遇。包括以兩岸生活一體化、便利化為切入點,系統配套推出更加符合“兩岸同屬一國”性質的便利兩岸投資、創業、興業、就學、就業、旅行、交往、通婚,以及金融、電信、網路、交通服務等新政策舉措,大陸各地各行業各部門大力抓落實,廣大臺胞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便利,兩岸社會一體化的框架逐步在關乎兩岸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越來越清晰地伸展開來,甚至包括臺胞參與大陸政府治理等前所未有的領域。一張卡式臺胞證,便利了八方交流互聯互通。這些年來,臺胞無論赴大陸就學就業還是旅行定居、接受跨兩岸各類服務等,都呈現加速增長,有些如淘寶買賣等則呈現爆炸式增長。兩岸社會一體化是“現狀即沒有分裂”狀態的具體表達方式。

  臺海軍事安全得到基本保證。島內“臺獨”分裂勢力、主張“臺獨”的民進黨每一次得勢,都對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構成重大挑戰。大陸反對“臺獨”的一系列實際舉措和物質精神準備,根本上都是為了維護臺海和平,維護兩岸人民福祉。5年來,大陸依託雄厚的經濟社會發展實力,加速推進“反獨促統”各項準備,取得空前成效,遏制和打擊“臺獨”的手段更加靈活多樣、有力有效。特別是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強軍目標為牽引,大陸的國防和軍隊建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臺海方向軍事鬥爭準備更注重向臺軍長期宣稱所謂佔據優勢的品質要效能,成效舉世矚目,臺軍已經幾無任何優勢可言。未來假如“臺獨”分裂勢力膽敢觸動《反分裂國家法》“紅線”,必將在第一時間招致滅頂之災。即便有外力支援,大陸構築的這道非和平手段防線都是絕對不可逾越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大會上所宣示的:“我們決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這是底氣的表現。

  5年來,島內民心也有積極變化的一面。儘管部分島內民眾依然抵觸統一、民意綠化的趨勢仍未得到根本扭轉、對“維持現狀”的支援還是居高不下,但另方面也應看到,事實表明,這些年來,多數島內民眾也從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中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彌足珍貴,誰搞不好兩岸關係就不應該在島內上臺執政;“九二共識”不可或缺,沒人樂見兩岸關係“地動山搖”;兩岸經貿交流與臺灣前途命運息息相關,“太陽花學運”掀起的反合作逆流及其代表人物令人厭惡;“臺獨”分裂害人害己,民進黨鋌而走險不得人心。特別令人欣慰的是,島內民眾對國家民族認同問題也進行了反思,“中國人認同”出現恢復性增長;對兩岸關係大勢有了更現實的認識,過半認為兩岸最終將實現統一。這些積極的變化充分證明了爭取島內民心的工作絕非可有可無、竹籃打水,天長日久人心必見。

  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必將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和國家統一大業做出新的部署。我們堅信,在新一屆黨中央英明領導之下,對臺工作一定會取得新的更加輝煌的成就。(作者:鄭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家委員、全國臺灣研究會理事)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