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英媒:中國金融改革將令西方垂涎

時間:2013-11-06 10:01   來源:新華網

  據參考消息報道,英國《衛報》網站説,中國準備放開金融管制,對衝基金和房産經紀人垂涎欲滴。

  過去35年中國經濟的開放始終是有條不紊的。先是農業,然後是工業。現在,共産黨執政核心下一階段的自由化計劃中包含了金融。

  許多可能實行的改革正在考慮之中,包括通過引入儲蓄賬戶存款保險為國內儲戶提供更高的利率,以及實現人民幣的可兌換。

  資本自由自在地從中國涌出的現象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但可能在5到10年內發生。這就是為什麼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上個月前往中國,謀求使倫敦成為人民幣全球交易中心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英國的基金經理、對衝基金管理人、私募股權公司及房産經紀人紛紛垂涎欲滴的原因。

  下週末,當任期為5年的本屆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召開第三次全會時,有關經濟未來的內部討論將到達緊要關頭。

  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的分析師們認為,三中全會將拿出一個方向性的東西,而不是詳細的政策計劃。但是他們預料,新領導層將著手處理三個主要問題,即普通家庭收入佔國民收入的份額偏低、國家在多數經濟部門中居支配地位以及資本利用效率過低。

  新領導層很可能會謹慎行事。希望保持現狀的既得利益集團將強烈反對改革。此外,中國脆弱的金融部門也需要小心對待。商業銀行和影子銀行業的資産負債表上堆積了借給國有企業和房地産公司的貸款。這些貸款有許多是不良貸款,如果北京希望看一下急於求成或手忙腳亂的改革的後果,那麼今天的中國與6年前的美國存在足夠多的相似之處。

  即便如此,人們似乎覺得回避改革的需求只會給未來遺留下更大的問題。減少管制、土地改革和加強社會保障體系被納入了議事日程。但是對外部世界意義最大的將是金融改革。這個部門已經有了一些自由化,但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認為,通過放寬人民幣交易區間、允許銀行完全由民間資本控制、推動企業債券市場發展以及放寬對跨境資本流動的限制,這種自由化勢必會加速。

  在美國,人們對於中國崛起成為與美國匹敵的經濟超級大國一直頗感煩惱。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尤其引人擔憂,人們指責北京為了向西方傾銷産品而操縱人民幣匯率。有人擔心,美國可能在金融“珍珠港事件”———北京突然決定停止購買美國國債———面前不堪一擊。

  鋻於下週末將要討論的內容,這樣的擔心看來有誇張之嫌。這不僅是因為這麼做對中國來説得不償失,這將會摧毀其資産的價值;還因為中國的經濟正在被一點一點地按照華爾街以及美國人擁有的跨國公司所希望看到的輪廓進行重塑。

  回望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的跨國公司曾要求中國為了獲得世貿組織成員資格而接受比對其他發展中國家更為苛刻的條件。北京接受了。現在美國需要得到兩樣東西:讓中國金融部門對美國銀行開放,以及用中國的儲蓄來推動西方資本市場。華盛頓多半會如願以償,也許不是在眼下,但其結果卻會帶來深刻的影響。

  為什麼呢?考慮下面的情況: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擁有2.8萬億美元儲蓄,中國則擁有超過4萬億美元。因此,中國金融自由化的結果將使從俄羅斯金融寡頭流入西方的資金變得無足輕重。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