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踐行群眾路線 "四治一改"成效顯著

時間:2014-01-02 20:30   來源:新華網

踐行群眾路線 推出“四治一改”

——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回應群眾關切成效顯著

  新舉措回應廣大群眾迫切要求。

  新成效激勵億萬人民奮勇前行。

  改進文風、整治豪華辦晚會、治理少兒出版市場、治理規範報刊發行、整治新聞敲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在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推出“四治一改”舉措,以實際工作成效凝心聚力、取信於民。

  切實改進文風,文章倡導“短、實、新”

  “一年多來,我寫的每一篇稿件幾乎都要認真打磨,反覆壓縮篇幅、字數,力求邏輯清晰、文字清新,講實話、短話、新話。這既是自己內心想要追求的,也是單位對我們要求的結果。”一位記者這樣形容他一年多來的工作狀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短、實、新”為標誌的清新文風成為中國新聞界的流行新風尚。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切實改進文風,改進新聞報道,這是八項規定中提出的明確要求。

  中央領導率先垂范。無論是考察還是會議,中央領導新聞報道的字數、時長都大為壓縮,新聞媒體還運用微博等手段對中央領導考察活動進行“直播”。

  為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中央政治局八項規定的重要任務,中宣部發出《關於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切實改進文風的意見》,要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著力提高針對性實效性、親和力感染力,提倡短、實、新,反對假、長、空。

  題材範圍大大拓展、新聞性不斷增強、資訊容量明顯擴大、版面編排時尚大氣……全國新聞界,文風新氣象、新變化撲面而來——

  《拋光米,一年拋掉上千萬人口糧》一文只有600多字,卻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它從一個基層人大代表反映的基層生活和事實中來,通過生動地再現會場對話,巧妙地折射出這個歷史發展階段中涉及糧食生産、消費理念、法制監管等諸多深層次的問題。

  篇幅雖然短小,卻將觀點和道理講得實實在在、清清楚楚。《年終總結莫“糾結”》一文説,寫年終總結,本是一件算算成績、找找不足、想想計劃的好事,對單位、個人都有利。如今卻成為一些人的額外負擔,變成了“年終糾結”。之所以會出現這一情況,説到底還是和我們的工作作風和文風有關。

  這是一位報社負責人發自內心的話,“報道就是要講老百姓聽得懂的話,講老百姓心裏的話。比如我們報紙的讀者群是農民,那麼報紙從內容到形式就要辦到農民的心坎上。”

  一年多來,無論是中央媒體還是地方媒體,無論是黨報黨刊、通訊社,還是電臺、電視臺,都從實際生活中發現線索、挖掘新聞,都對內容和篇幅、版面編排和欄目設計等全面改進,讓報道更貼近群眾需求,讓改文風成為新聞工作者的自覺行動。

  “時下人們生活節奏加快,更多要求新聞有‘幹貨’,不冗長,不空洞。現在很多新聞和評論都語言簡短,觀點鮮明,可讀性比較強。”一位讀者切身感受到了文風的變化。

  新聞媒體文風的新變化也引起了專家的關注。有關專家表示,如果不能順應時代的變化,媒體在新的時代將會失去活力。可喜的是,對清新文風的追求正在內化為新聞媒體的自覺行為。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