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樣的習俗 不一樣的“打開方式”

2017年05月25日 15:00:00來源:姑蘇晚報

  5月30日是端午節。節前,蘇州的一些過節達人紛日是端午節。節前,紛亮出了自己的拿手絕活,在街坊鄰居面前一展身手,紛亮出了自己的拿手絕活,在街坊鄰居面前一展身手,用自己的一技之長慶祝這個傳統節日。自己的一技之長慶祝這個傳統節日。

  給重孫女做雙虎頭鞋

  本報訊(記者 王嘉言 攝影 張健)5月23日上午,雙塔街道大公園社區裏,老蘇州和小蘇州一起做虎頭鞋過端午節。活動現場,社區居民蔣鳳妹帶來了自己收藏多年的虎頭鞋,一共5雙鞋,棉鞋、涼鞋、單鞋,分別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穿的。通過小小的虎頭鞋,讓孩子們感受傳統端午習俗的魅力。

  退休居民邵秀鳳阿姨説:“我們家去年新添丁,已是四世同堂,現在6個月大的重孫女會跟著她爸爸媽媽一起陪我們老兩口過端午,我也正準備給重孫女添置雙虎頭鞋,願她平安健康成長。”

  本報訊(記者 林琳 通訊員 范月倩)近日,園區瀾溪社區舉辦了一場親子DIY電子龍舟大賽,吸引了近20組家庭參加。

  活動現場,由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動手製作電子龍舟,過程中需要家長與小朋友默契配合併充分發揮家長與小朋友的手腦協調能力,所有參賽家庭將製作好的電子龍舟放入水中正式開始“龍舟大賽”。大賽以“速度、美觀、品質”為評判標準,最後綜合成績排第一的為獲勝家庭,獲得特別大獎。

  巧做香囊辟邪驅瘟

  本報訊(記者 王嘉言)端午節前,平江街道北寺塔社區請來中國書畫家協會的熊國好老師教社區居民DIY製作端午香囊。家住桃源村的陳紅星阿姨這次還把她四歲的孫女帶過來,跟孫女一起製作了這個獨一無二的香囊。香囊做好了之後,奶奶把這包含了祖孫心血的香囊佩戴在孫女的身上。

  本報訊(記者 張健)前天,虎丘街道桐星社區的一戶大雜院中,居民們正在院子裏挂菖蒲和艾草。端午節即將來臨,老蘇州們遵從傳統習俗,購買了菖蒲和艾草挂于門上,院內,驅蚊避邪。

  2小時包出500多只“愛心粽”

  本報訊(通訊員 董嵐)昨日,園區高爾夫社區聯合社區開展端午“愛心粽”包粽子活動。志願者們在2個小時內,共包出了500多只粽子。這些粽子被分別送到社區的退休人員、空巢老人、殘疾人居民手中,讓他們感受端午的快樂。

  包粽高手“南北大戰”

  本報訊(記者 王嘉言)近日,滄浪街道三香社區三香弄八號小區九旬老人曹其林特意騰出自己的小院子,邀請了社區內十多位來自天南海北的包粽高手,進行一場熱鬧的南北包粽PK賽。南方隊裏,80歲的老蘇州劉素珍阿姨包的三角粽,粽子的角裹得很有型。她包粽子的手法相當嫺熟。北方隊裏,張海燕阿姨包起了一種玉米雜糧粽,餡料豐富,營養又健康,如同一碗八寶粥,有玉米、薏米、花生、紅豆等。

  一人能包40多種粽子

  本報訊(記者 王嘉言 通訊員 張雨琛)近日,姑蘇區拙政園片區(平江街道)新湘苑社區的淩恩斌赴北京,參與了中央電視臺一套“相聚中國節”端午特別節目的錄製。

  淩恩斌是一個手藝人,除了會做木工活之外,他還有一手“獨門絕技”——包粽子。淩恩斌會包四十幾種粽子。有牛角粽、海星粽、菱角粽、元寶粽、貓耳粽、斧頭粽、五穀豐登粽、霸王粽等等。這些惟妙惟肖的粽子,除了形狀可愛外,更包含著幾代人的智慧,融入了濃濃的歷史情懷。五穀豐登粽,是在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或者家裏祭祀時用的,象徵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質樸願望;霸王粽,從外形上來看像極了 本版互動戰國時期的酒杯(樽)的樣子,相傳是楚霸 微信弄堂社王與虞姬訣別時飲酒所用的酒杯。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