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回憶片斷
一、我在青少年時期
從進小學時,我就知道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都是我國受到帝國主義的欺侮,並與英、法、日等國簽訂天津、北京、南京、辛醜、馬關等喪權辱國的條約。當時我懷著極大的悲憤心情,于中學畢業後就不顧一切困難跋涉數千里到京滬去求學,冀圖能學到富國強兵的本領,為挽救國家民族的存亡,盡一個國民的天職。在上海考入大夏大學初學政治經濟後轉商船專校習輪機。此時我親見租界里的洋人橫行霸道,又目睹“九一八”、“一二八’舊寇侵略暴行,激于愛國熱情,我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大學生代表會,上書國民政府出兵抗日,並去南京國民政府靜坐,要求蔣介石北上打鬼子。由于蔣政權“安內攘外”的反動政策,所有要求,都沒有得到結果。因此我決心棄文習武,學會軍事才能抗日救國,一九三三年便考進了軍校十一期一總隊步科學習。
二、全民抗戰的序幕拉開了
深夜舉行肅穆悲壯的畢業典禮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日本軍國主義派遣數十萬海陸空精銳部隊進攻上海,八月十四日蔣介石在南京召開有中國共產黨代表參加的國防會議,國共兩黨都重申了合作宣言,一致抗日。從此我國抗日戰爭全面展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軍隊不分黨派,人人義憤填膺,同仇敵汽,個個摩拳擦掌,爭先恐後,誓死為保衛大上海而戰鬥,為捍衛中華民族而犧牲。這時正當我總隊學習期滿,應屆畢業之際,由于日寇飛機在京滬地區狂轟濫炸,為了避免損失,校部把我們分散駐在南京郊外一霞、馬群、孝陵衛一帶,加緊實戰演習,以便投人戰鬥。
八月二十七日是一個極富歷史意義的時刻。這天下午七時才吃晚飯,飯後隊長叫我們整裝休息待命出發。記得時鐘剛到十點,隊伍集合,隊長邢幼民(三期同學)帶著我們靜悄悄地到紫金山靈谷寺。這時其他各隊也都陸續走來,我隊進人寺內大院,看見廟堂前邊懸挂著橫幅大布標,才知道是舉行畢業典禮。待全總隊到齊時,已經是淩晨一點,校長蔣介石親臨主持典禮,並發表了簡短的講話,大意是:日本侵略主義者對我國的欺侮已經幾十年了,先後侵佔了我國東北、華北,現在又攻打上海,進窺南京,妄想滅我中華,我們已經忍無可忍。為此,我們必須奮起抗戰,國家存亡,在此一舉,希望同學們在這救國圖存的大好時光,宏揚黃埔精神,為國家為民族貢獻力量……。會場上雖然是一片靜寂,然而每個同學內心的熱血卻在沸騰,暗下決心,明天要毫不猶豫地投人保衛大上海的戰鬥中去。接著在慷慨激昂的校歌聲中畢業典禮在肅穆而雄壯的深夜里結束了。
第二天,領取了報到文件,當晚我和同隊一起分到八十七師去的幾個同學,按時到了下關車站,登上火車,隨著氣笛聲響,車輪轉動,揮手告別了送行的親友,滿懷壯志,奔赴前方。
進人車箱坐定以後,我思緒萬端,在筆記本寫上了一首小詩:
投肇原非覓封侯,學軍只為報國仇。
今朝已遂平生志,樓奴不滅誓不休。
呂傳墉(11期)
(編者注:作者係貴州省政府參事、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現任會長)
[責任編輯:全志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