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民族英雄戴安瀾將軍
中華民族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過巨大貢獻,八年浴血抗戰,全國軍民同仇敵汽,前赴後繼,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三千多萬同胞付出了生命,廢除了不平等條約,光復了臺灣,取得了抗戰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在亞洲已侵佔我國大片國土,妄想滅亡中國,然而它低估了我炎黃子孫愛國家愛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國軍民,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北東西;團結一致奮起抗戰,牽制和消滅日軍,使它無力從遠東進攻蘇聯後門,更陷人中國抗戰烽火之中而不能自拔。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進而策劃太平洋戰爭,陰雲籠罩東南亞地區,越南、泰國、緬甸等國的上空彌漫著戰爭的煙雲,國際通向我國的交通線只剩下一條滇緬公路。這條國際通道是1937年12月國民黨政府決定修建的,東起昆明經碗叮,西至緬甸臘戍,全長1146公里,滇緬公路聯接緬甸臘戍到仰光,形成海陸相連的國際運輸線,修築這條公路時,雲南各少數民族弟兄支援十幾萬人,經過九個月的會戰,終于在1938年8月後竣工通車,在築路時民工傷病死達數千人,可以說這條路是軍民用汗水、鮮血和白骨築成的,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稱讚為“一大奇跡”。
日本侵略者,妄想切斷滇緬公路,中英美決定組織聯軍,共同在印緬戰場對日軍作戰。中國以第五軍、第六軍、第六十六軍組成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第五軍為先遣軍,既擔任緬甸中線防守任務,又要策應東、西兩線,任務最為艱巨。第二百師是第五軍的主力師,又是當時中國唯一的一個機械化師,師長是英勇善戰的戴安瀾將軍,他對第二百師嘔心瀝血,把部隊煉成戰鬥力強、機動性強、抗日打先鋒義不容辭,攻必克、守必固、紀律嚴明的一支精銳鐵軍。戴師長率領我們從廣西全州快速調到貴州卻匝,一面待命,一面整訓,官兵“枕戈待旦”,準備入緬作戰。二百師的軍官多數是黃埔學生,我們十七期同學在連隊任排長的較多,任參謀的較少。我們能隨虎將戴安瀾遠徵異域,抗擊日寇,感到自豪,個個磨拳擦掌,恨不得早日上戰場,實現報國之志。從廣西經安順過昆明,沿滇緬公路直插緬甸中路同古(又譯東瓜),當時龐大的軍事行動,鐵路只通到金城江,再前進只有靠公路運輸。二百師是先遣師,爭分奪秒,首先出發,孤軍深人緬甸中線。1942年3月11日,我師接管緬甸同古英軍防線後,3月19日,揭開了同古決戰的序幕,日軍兵力四倍于我,並有飛機、大炮、坦克配合,圍攻我們這支孤軍深入的二百師。血灑異域,威震海外的時刻到了!斯役我在598團機槍三連任排長,兩挺馬克沁重機槍構成交叉火力,封鎖陣地前沿,而且構築了堅固工事掩體,戴師長察看陣地對我說,不能讓敵人越雷池一步,並知道我已向全排預立遺囑,自己陣亡後由排副接替,他放心了,領首微笑走出我們陣地。
同古防禦戰,我軍雖處于劣勢,經過十二晝夜激烈苦戰,官兵越戰越勇,誓死與同古共存亡。敵機狂炸,敵炮猛轟,並施放毒氣,我軍傷亡雖重,仍取得了殲滅日軍5000余
人的偉大勝利。同古戰役給予了日軍痛擊,掩護了英軍向印度撤退。完成戰略任務後,3月29日全師突圍,戴師長親率少數部隊掩護我們強渡色當河後,向巴城一帶集結,準備參加平滿勒大會戰。戰局瞬間萬變,西線英軍7000多人,在喬克巴當被日軍包圍,東線戰略要地棠吉失守,英勇善戰的戴師長奉令率領我們到西線擊退日軍,為英軍解了圍,復去東線收復棠吉,東西兩線的勝利戰果及英勇事跡,英美政府都分別載人二次世界大戰遠東戰區的史冊上。
我師攻克棠吉後,日軍也鑽了空子,他們攻佔了棠吉後方臘戍,沿滇緬公路直撲祖國南大門─雲南。戰局逆轉,同盟軍解體,我們這支勁旅被拖人慘敗境地,又奉令放棄佔領了兩天的棠吉,準備撤回祖國繼續打擊日寇,但因退路已被日軍切斷,只有轉人緬北野人山原始森林中打遊擊戰,向祖國方向撤退。日軍設置重重包圍,聲稱不全殲二百師這個勁敵,決不罷休。我們每突破一次日軍包圍,必血戰一次,在強行通過細摩公路封鎖線時,戴師長身先士卒指揮我們戰鬥,遇到敵人伏擊,身負重傷,599團團長鄭樹人,600團副團長劉汗吉也皆奮不顧身壯烈殉國。戴師長因傷勢過重,不幸于1942年5月26日,在我團駐地,緬北茅邦村殉國,時年僅38歲。國喪棟梁,我們失去主帥,三軍痛哭天地為泣,我們護徐繼續突圍歸國。1942年6月5日跨人國境後,所到之處,人民致敬默哀,城市設莊嚴肅穆會場開公祭大會,國民政府為戴安瀾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國共兩黨領導人都親自撰寫挽詩、挽詞、挽聯痛悼戴將軍。毛澤東贈送的挽詞是:外侮需人禦,將軍賦採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黑威。浴血東瓜守,驅樓棠吉歸。沙場竟隕命,壯志也無違。周恩來的挽詞是:黃埔之英,民族之雄。朱德、彭德懷的挽詞是:將略冠軍門,日寇幾回遭重創。英魂羈緬境,國人無處不哀思。蔣介石的挽詞是:浩氣英風。
1942年10月,國民政府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美國總統羅斯福代表美國政府于1942年10月頒授戴安瀾愚績勳章一枚,並在授勳證書中稱戴安瀾在盟國緬甸戰場“作戰英勇,指揮卓越,圓滿完成所負任務,實為我同盟軍人之優良楷模。”戴將軍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戰爭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戰時戴烈士靈樞暫膺廣西全州(二百師發祥地),因日寇進攻廣西,1944年7月移葬貴陽花溪公園內葫蘆坡,將軍坡(墓)亦因此得名。日本投降後,遷抵戴烈士家鄉安徽蕪湖褚山公園內安葬,花溪留下衣冠壕,立有永久紀念碑。人民出于崇敬,稱衣冠壕為將軍墓。花溪鎮上的將軍路、將軍街都是紀念戴將軍的。
1956年9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追認戴安瀾將軍為革命烈士。10月3日,由毛澤東簽署、中央人民政府向烈士家屬頒發了革命犧牲軍人家屬紀念證。戴安瀾的一生中,在治學、為人、處世、帶兵、作戰等多方面閃亮著光點,作為功勳卓著的抗日名將,他是當之無愧的。
王承厚(17期)
[責任編輯:全志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