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學習概述
我生于戰亂,長于憂患。抗日戰爭爆發的第二年,1938年秋,我就讀南豐高中時,日寇利用空中優勢,到處飛機轟炸掃射,屠殺中國人民。國土淪陷,民族垂危,實叫人憤恨。自古“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恰好得知黃埔軍校招考入伍生,培養軍事人才,我即前去報考,被錄取後,隨部隊到達瑞金縣,編入入伍生第1團1營1連受訓。團長李子敬,1連連長許鶴。
入伍教育就是新兵教育和軍士教育相結合,主要是制式教練,操練各種步法隊形的變換。每個動作,要求嚴格,都要符合步兵操典的要求。到野外演練首先要利用各種地形地物,並經常進行夜間哨兵演練,以提高作戰能力。體育有拳術、格鬥劈刺、摸爬滾打,尤其是操場的木馬、鐵杠,早晚必須勤學苦練。內務要求整潔衛生,從不放松。每逢節假日組織文藝活動。六個月入伍期滿,經考試及格方可升學軍校。
1939年春,我升學中央軍校第三分校,學生第23總隊。當時三分校主任兼教育長是呂濟。三分校前期在瑞金辦校,後期遷往廣豐。抗戰期間,物資供應困難,學習緊張,吃的是糙米,穿的是布襪草鞋。學生總隊分有步科、工科、炮科、通訊科。我編在學生第三大隊第十中隊步科。十隊少校隊長顧經年,黃埔十二期。區隊長都是前期留校任教的優秀畢業生。操場有制式教練,有班、排、連的各種隊形變換,步法要正確。有武術格鬥、劈刺、手榴彈投擲、輕重機槍的組裝與拆解、迫擊炮的瞄準與發射。野外勤務基本戰術的應用,有攻擊、退卻、追擊、防禦、街道巷戰、遭遇戰及遊擊戰術等,都要多次進行輪流組隊聯合對抗演習,由高級戰術教官親臨指導講解並作總結討論。課堂內有大小教程,典范令為主,學深學透,結合沙盤教育、模型教育以提高戰場指揮能力。外語有英語、俄語、日語三種,自選一科專學。有測量學、築城學、工事構建、通訊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合。政治學有總理遺教領袖言行,國際形勢由高級教授講課。
三分校于1941年春由廣豐縣遷回瑞金舉行期滿結業。記得在校學習期間,我最難忘的就是每天晚上自習後,必須由值星官集合,全隊訓話後,唱完校歌方可解散入寢。校歌詞: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主義須貫徹,紀律莫放松,預備作奮鬥的先鋒。打條血路,引導被壓迫民眾,攜著手,向前進,路不遠,莫要驚,親愛精誠,繼續永守。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黃埔十七期 省黃埔同學會理事 周德彬
[責任編輯:全志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