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族危亡立地起 丹心熱血頂天酬

2019年05月31日 16:57:00來源:黃埔軍校同學會

  抗日戰爭勝利是近百年來中華民族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唯一一次偉大勝利。回憶過去血火的歲月年華,我由一乳臭稍幹的十五、六歲青年,投筆從戎,參加抗戰。回眸往事,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展望未來,祖國統一,民族復興!

  投筆從戎報祖國

  1937年7月7日,日寇侵略我國,狼子野心,蓄謀已久。1931年“9·18”,日寇侵佔我東三省,現在又借故挑釁,突然發動盧溝橋事變,晴天霹靂!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局勢十分緊張。炎黃子孫,敵愾同仇,如雄獅怒吼,奮然而起,紛紛要求殺敵報國。在大敵當前、民族危亡之秋,國共合作,中華民族全面奮起對日抗戰。

  1938年冬,一天我在馬家洲小鎮碰到一位姓楊的中士班長上街採購蔬菜,即上前詢問部隊是否招收新兵。他答部隊剛從九江德安縣萬家嶺打大仗下來補充整訓,正需兵源,讓我在鎮上小巷老百姓家中等他買好菜後帶我去部隊。此時圍上一些婦女及老婆婆,她們七嘴八舌地說:“自古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你這小年紀為何要當兵?”我說:“家鄉淪陷,當兵衛國。”她們還是出于善意勸我說:“如果你無家可歸,就留在我們這里,慢慢想辦法。”盡管她們善意阻撓,善意挽留,但絲毫沒有動搖我當兵的決心,我還是辭別老人們,跟隨楊班長去他們的部隊。

  部隊駐地距馬家洲僅有數華里,入伍後,每天早晨跑步至馬家洲,白天操練步兵基本動作,學習瞄準、刺殺、射擊打靶,入夜站崗放哨,訓練緊張,軍紀嚴明。聽說第四軍號稱“鐵軍”,能打硬仗。在全連我年齡最小,又是自願參軍,深得長官的愛護。長官經常當著全連表揚我,說我是最年輕的新兵,剛入伍,就刻苦訓練,遵守軍紀,穿著整齊,讓大家向我學習。

  1939年春深,我部奉命從廣東始興調防江西安福縣。此時武漢會戰及南昌會戰均已結束,武漢、南昌相繼失守。驕橫的日寇第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第3、6、13、33、106五個師團,大舉進攻長沙,氣焰囂張。我軍第九戰區司令部(司令長官陳誠)運籌帷幄,早已作了戰略部署,選點埋伏重兵,預設包圍圈。當敵軍越過新牆河向湘北挺進時,發現我軍並試作抵抗,知是鑽入我預設口袋,十分疑懼,于是立即後撤,我軍迅速組織追擊。

  我師正駐防江西安福縣,命令下達,連夜進軍追擊。經蓮花至湖南茶陵、攸縣、醴陵、平江,直追擊至新牆河南岸。數日內,急行軍900余華里,有兩天晝夜行軍,不宿營、不休息,窮追不舍。敵軍狼奔豕突,拼命逃跑,我軍晝夜追擊,沿途雜亂腳印,歷歷可見。

  日軍退至新牆河北岸,我軍防守南岸,加緊構築工事與掩體,敵我雙方隔著新牆河對峙,未發生戰事。每天早晨日軍習慣性地向我岸陣地炮擊,並未造成傷亡。只是有一次一發炮彈擊中一個班的營房,士兵小有傷亡。另一次敵我發生一次小規模戰鬥,九連連長中彈犧牲。他抗戰為國捐軀,死有重如泰山。

  學書、劍學萬人敵

  1940年秋,我請假到江西考軍校。黃營長批準給假,並贈送路費,還語重心長地勉勵教誨。對將近兩年的相處,長官臨別時依依不舍,但為了前途,只互致珍重,含淚而別。于是我從前線下來啟程前往江西。

  1940年7月考入三分校軍官大隊學習半年,畢業後本可分派到江西保安團當少尉排長,但我認為學習半年,能力有限,決心繼續深造。適逢軍訓部入伍生第一團招生,該團設在鉛山縣與福建交界的陳坊。我很順利地考入該團。陳坊地處崇山峻嶺,盛產毛竹,初入校天天上山砍毛竹,建設營房。上校團長李牧良,黃埔五期畢業,作風嚴厲,治軍有方,為軍校輸送了大批生源。

  我1941年1月入團。陸軍工兵學校于是年秋派員來團招考中央軍校委托教育18期工科學生,經過嚴格考試,在1500余人中考取400余人,我在錄取之列。陸軍工兵學校戰時由南京遷至零陵,此地在瀟水之濱,係丘陵地帶,有山有水,便于訓練工兵。該校係特種兵學校,專門訓練高、中、下級工兵軍官,同時接受中央軍校本校的委托培養工兵軍官生。中將校長林柏森係留日生。學校設在零陵原某中學之校舍內,條件一般。我自1941年10月21日至1943年8月2日畢業,在工校共學習一年10個月。加上入伍生第一團學習9個月,三分校軍官大隊學習6個月,總共合計學習3年2個月。在工校畢業時,因成績優異,在全隊(120余人)考第五名,名列前茅,曾頒發獎品。

  工兵,現在稱64工程兵,是特種兵。學術科目繁多,有:爆破、築城、要塞工程、渡河、架橋、橋梁工程,應用力學、制圖、測量(平板儀、水準儀、經緯儀)戰術、孫子兵法、政治經濟學、哲學,還有許多科目記不清楚。1941年至1943年是抗戰最艱苦的歲月。物資供應困難,糧食定量不足,有時還要外出運糧,而訓練又十分緊張,操練演習強度大,學生長期吃不飽飯,且有時吃霉米,普遍營養不良,多有患肺結核者。在軍校長期學習,生活艱苦狀況雖到極限,然而吾輩熱血青年,莘莘學子,志高氣盛,雖身處逆境,堅忍不拔,堅定信心,不忘報國,刻苦忍耐,堅持完成軍校之學業,充分證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顛撲不破之真理。

  憶後感

  年華逝水,硝煙散盡,戰爭遠去。今日後生,尚不知戰爭為何物?!回憶往事,歷歷在目,刻骨難忘。為救國家救民族而付出英年青春,是中國軍人應該做的大事,是應盡的天職,終生無悔。夜闌更深,萬籟俱寂,高枕深思,捫心自問,無愧于祖國,無愧于中華民族,無愧于炎黃祖先,亦無愧于後世子孫!

  黃埔十八期 省黃埔同學會理事 朱定方

[責任編輯:全志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于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係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