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的心靈

2019年05月31日 16:55:00來源:黃埔軍校同學會

  黃埔軍校,我的母校,我于1949年3月畢業于成都本校二十二期一總隊通信科,後分配在江西二十三軍三一五師通信連任少尉排長。新中國成立後,參加人民教育工作,56年7月在江西師范學院生物係專科畢業,先後在豐城二中、一中教學。現年八十有七,退休在家,回顧往事,記憶猶新。

  祖籍江西豐城,前輩世居鄱陽,經營皮革手工業,我亦出生在此。1940年,14歲,就讀鄱陽初級中學,時逢抗日戰爭,南昌被佔領,敵機在省各縣市進行濫炸。秋季一日,學校在上課,忽聞城內空襲警報“敵機來了”!師生速往郊外逃避此難。眼見九架敵機已臨鄱陽城。機聲逐漸消失,解除警報之聲,隨之而鳴,全城百姓認為敵機只是經過而已,自覺無事,安心的回家,我校繼續上課。哪知十分鐘未到,緊急警報之聲又響,九架敵機重回鄱陽上空,男女老小,驚慌失措,不知何往,陣陣轟炸聲,如雷貫耳,震動山河,不知多少同胞喪生,房屋被毀。窮兇惡極的敵機仍不罷休,低空盤旋,機槍掃射城內外無辜的百姓,三顆無情的子彈就落在我的頭邊,塵土飛揚,昏迷沉沉,是死是活不知情,幸好只差一寸,不然,哪有活命!敵機離去,回家的途中,路經張王廟一角,不由我毛骨悚然,渾身顫抖,止步凝視,一位和尚被炸得五馬分屍,頭顱不翼而飛,不知去向,一只腳挂在廟旁樹枝上,一塊肉貼在廟牆上,無頭的屍體躺在血泊中,膨得大大的,手中還緊握一串佛珠,其狀之慘,有目不忍睹,有淚難流,惟有血液在沸騰,燒痛了我的心。在一座小小的鄱陽城竟然採取偷襲的毒辣手段,屠殺他們,實在殘忍,非豺狼亦豺狼,哪有人性,此乃為日寇所宣稱的“東亞共榮”乎!由此,我的心靈激怒而出二字,“仇恨”,仇恨日本帝國主義!不僅自己險死在其槍口之下,城內百姓之災難;一位心地善良吃齋向佛的僧人,他有何罪,慘死塵埃,哪能不仇恨,鐵的事實,終生難忘。日帝的侵略,佔我國土,燒殺搶劫,姦擄婦女,三光政策,細菌戰,毒氣彈等,罄竹難書。我國人民義憤填膺,誓殺敵寇,報仇雪恨。

  生活在國難當頭,我的家庭同樣不幸。十一歲始起,兄弟三人連續不斷經受著父亡母嫁,房屋被焚之悲;一個遺腹小妹不知何在,祖父瘋狂而逝之哀。我為父母長子,身受之感,其苦之痛,何人知曉,能與誰言,誰又會同情,惟有義重的大伯父,護送二小弟前往老家豐城,同孤寡殘疾的叔母相依為命,我在鄱陽伯父店中繼續攻讀初中。1942年7月,十六歲的我,初中畢業了,志欲重建不幸的家庭,代父之勞,撫育小弟,來到豐城家鄉,經族人引薦,在我村國民小學教書,當個小先生,有一生活之路。天不遂人願,兩個學期剛結束,學校教師五人(包括我),全被地方封建勢力趕出了校門,自己的家鄉都沒有我立足生存之地,何能他往?國家的危亡,地方封建勢力的猖狂,有家難歸,投奔無門,命途多舛!我的心靈,增添了“悲傷”二字,悲傷什麼?國家被欺淩,我的命運沒有著落。心靈上的“仇恨”和“悲傷”是我投考黃埔軍校的動力以及決心。

  求取生存,只有繼續求學,含辛茹苦,奮讀高中。1947年7月,高中畢業,單身勇闖南京城,投考學校,志在黃埔。那時,等待時機月半之久,身無半文,斷齏劃粥亦不可得,志猶存,幸遇好友之助,在武定門外一廟宇中,同和尚們共居飲食二十又一天,未取分文,使能我實現夢寐以求之願,考入黃埔軍校之門,激動萬分。佛門之恩深似海,留存我心懷。學校門前,大書“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十六個字,印入我的心靈。我是中國人,就要熱愛中國,有義務保衛這個國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至理銘言。人人有個家,維護家庭的安樂,人之天性,有國才有家,國亡哪有家,何談官和財,只有救國保家。男兒身在戰場,志在衝鋒殺敵,為國為民,為了家庭,豈容生死所縛,哪能有貪生之念。黃埔學生,我的老大哥,他們的心靈都有同感,胸懷黃埔精神,愛國愛民,為了革命,挽救民族危亡,振興中華,實現祖國的統一,前赴後繼走上戰場,英勇殺敵,流血犧牲,戰績輝煌,功勳非淺,黃埔精神永垂不朽,歷史上放光芒。

  今天,新中國的繁榮富強,欣欣向榮,雄立東方,來之不易,千萬先烈之軀,血流成河之勢,才贏來現在的太平盛世,安居樂業,乃祖國之幸,人民之幸。惋嘆的是臺灣尚未回歸祖國,漂流不定,兩岸同胞一母所生,臺灣人民隔海相望,思念親人;母盼子歸,天賦之本性,豈能分離。祖國的和平統一,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我們不願看到國家的分裂,重踏舊世的車轍,堅決反對“臺獨”活動。祖國需要和諧安定,實現民族偉大的復興,中華兒女,炎黃子孫,手牽手,心連心,結成一道牢不可破的萬里長城,團結一致,奮勇前進,促成祖國的和平統一,國家幸甚,民族幸甚,家庭幸福!

  黃埔二十二期 省黃埔同學會理事 曾君發

  

[責任編輯:全志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于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係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