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于都河畔黨旗紅 長征起點覓初心

2019年06月12日 09:10:00來源:經濟日報

  開欄的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在當年紅軍長征的四個主要出發地——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長汀、寧化同時啟動。

  在接下來50多天的時間裏,全國數百名記者將追隨革命先輩足跡開展行進式報道,記錄沿途變遷,講述長征故事,闡釋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和現實意義。經濟日報自今日起推出“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專欄,刊發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來自長征路上的報道,敬請關注。

  長征像一曲雄壯的歌,回蕩在歷史長河裏。那激越的音符,時時激蕩起人們心中特殊的情愫。

  6月11日上午,在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江西于都河畔,在江西瑞金市葉坪巍峨的紅軍烈士紀念塔前,在福建長汀縣素有“紅軍長征第一村”之稱的中復村,在福建寧化縣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廣場,“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同時啟動,來自全國30多家媒體的500多名記者參加啟動儀式。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新中國從歷史中走來,從紅軍長征的漫漫征途走來。廣大新聞工作者懷著崇敬的心情,凝望歷史,參加採訪活動。記者們紛紛表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不忘初心使命、傳承革命精神的囑託,用雙腳踏尋革命先輩的足跡,講好長征故事,讓革命歷史照進現實,用革命精神啟迪未來。

  于都河滾滾流淌,“長征渡口”的石碑雄偉地聳立著。站在莊嚴的“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前,記者們心潮澎湃。湖北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楊慧華説,“來于都這幾天,讓我對長征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長征故事也有了更詳盡的了解。我們將走好長征路,用我們手中的筆和鏡頭講好長征故事,傳承紅色精神”。

  江西電視臺記者任小亞是第一次採訪長征主題。他説:“聽到很多追求信仰的故事。紅軍長征路上,只有一個信念:跟黨走;蘇區百姓也是堅信跟黨走,這讓我們十分感動。”他表示,要在長征路上去探尋長征奮鬥精神的源泉。

  廣西日報記者巫美橋紅説,她從廣西到這裡,聽到很多紅軍長征的故事,這些故事對她而言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在瑞金葉坪革命舊址群,古樟蔥蘢、松柏挺拔,紅軍烈士紀念塔屹然聳立,上面鮮紅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熠熠生輝。

  “身為一名老區的記者,從小就耳濡目染長征故事。參加此次‘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我感到非常幸運。”贛南日報社記者劉珊伊表示,要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采寫更多接地氣、有思想、有情感、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

  一處處革命舊址,一個個紅色故事,一件件紅色文物,都讓採訪團成員心緒難平。

  “我們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從中尋求強大的信仰力量,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沉著應對一系列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艱巨考驗,奮力奪取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新勝利。”新華社記者劉彬説。

  福建省長汀縣中復村,紅軍後人、現長汀廣播電視臺臺長鐘彬彬站在老屋門前動情地説,再走長征路,不單是讓我們的紅色歷史重現,更希望年輕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新長征!

  在寧化縣參加報道的蘭鋒來自福建日報社。他已經是第二次參加長征主題採訪活動。他感慨地説:“老區群眾拆下門板作擔架、割掉髻子參加紅軍的動人景象常常浮現在我眼前,給我以心靈震撼。”蘭鋒説,對於黨的新聞工作者來説,再走長征路,就是要求我們繼承革命優良傳統,講好紅色故事、傳播好紅土地聲音;就是要求我們牢記黨的宗旨,始終把人民裝在心中,采寫出更多帶著泥土芬芳的精品力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永剛 李哲 趙淑蘭 康瓊艷)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