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國政協委員董勝波:履職接地氣 “煉”出好提案

2019年03月17日 10:31:00來源:中國青年報

  59歲的中國航太科工二院25所副所長董勝波是名不折不扣的“老委員”。今年是他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的第11個年頭,不過,面對履職,他卻如“新手”一般懷揣敬畏之心。

  就在幾天前,以他名字命名的建言獻策工作室——“董勝波工作室”正式揭牌。這是中國航太科工集團第一個黨外人士建言獻策工作室,也是董勝波致力於提出高品質提案的創新之舉。

  “履職的情況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提案的品質如何。”董勝波説,所有委員的提案都將作為歷史被存檔,其價值還需要時間去檢驗,能夠參與書寫甚至改變歷史,必須盡心盡力。

  董勝波提交近20個提案,其中2016年“關於軍民融合協調發展,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案”被評為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優秀提案。

  “煉”成一份優秀提案,需要哪些竅門,又需要付出哪些方面的成本?董勝波在履職的幾年裏逐漸感受到,好的提案既要一針見血指出問題,又要絞盡腦汁開出“藥方”。問題從調查研究中來,圍繞民生、反映熱點;開“藥方”就要找準癥結、立足專業,讓提出的建議富有操作性。

  他曾先後跟隨全國政協的腳步赴四川、內蒙古、甘肅、新疆、陜西、安徽等地實地考察,獲取第一手資料,為提出高品質的提案和建議積累養分。

  2013年12月,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嚴重霧霾事件,備受社會矚目。董勝波在調研和座談中發現,污染治理僅靠加強檢查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於是提出運用航太技術彌補人力檢查缺陷,從國家或省一級實時監測超標排放、違規排放的污染源,隨時掌握何處何時有超標排放,更好地治理霧霾。

  次年3月,董勝波在那一年的全國兩會上提交“關於用遙感技術對産生霧霾污染源實時監測的提案”。後來,政府相關部門還圍繞這一提案,組織召開專題座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援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産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

  董勝波對此感觸頗深,他告訴記者,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國發展到這個階段,技術引進門檻越來越高,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必須要更加注重原始創新能力,努力實現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融合迸發,形成一批突破性的技術創新,也就是説要‘讓基礎研究強起來’”。

  目前,在航太領域開展的微系統、3D列印、鐳射探測、量子成像等前沿技術研究及應用,已取得初步成效,也正在向軍民深度融合發展。這兩年,一些航太産品可謂搶眼,“航太智雲”平臺、“天熠雲”平臺、虹雲工程、軌道交通智慧避障系統、氣象雷達等,都是這一領域的“香餑餑”。

  董勝波説,當前科技發展進入産業變革、競爭激烈的新階段,必須更加依靠創新驅動,將追趕型發展轉變為引領型發展。國有軍工企業更應該通過激活體制機制,深化改革,破除一切阻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體制機制障礙,大力發展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的轉化,使更多先進的航太技術真正派上用場,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而這一切,最終都將由人去實現,其主要群體就是青年。董勝波很重視航太領域年輕人才的培養和發展,他自己就曾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優秀青年”。

  建言獻策工作室揭牌當天,就拿出今年計劃研究的兩個重點課題:一個是關於改善科研創新環境,促進核心技術發展的意見建議;另一個是關於吸引和穩定航太核心骨幹人才的政策建議。

  關於後者,董勝波説,要充分認識國有企業改革特別是軍工科研院所的國內外環境新變化,充分認識增強微觀市場主體活力對促進老牌國有軍工企業發展的極端重要性,研究更有利於培養使用高端人才的策略。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