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網路媒體國防行】千里戈壁灘上,他們建起"十畝江南"

2018年09月24日 11:11:00來源:中國軍網

  百里雪山,百里畫卷,百里棉田,百里葵花……神秘夢幻喀納斯,世外仙境禾木村,鬼斧神工五彩灘。人們都説大美新疆,這話一點都不假。但是,我總覺得上天有點太過苛待阿克蘇,阿克蘇用維吾爾語翻譯過來便是白水河,可是在阿克蘇看到的,大都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寸草不生的鹽鹼地。

  “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接力奮鬥15年,在千里戈壁當中建起了“十畝江南”,他們就是武警兵團總隊執勤第二支隊執勤二中隊的“胡楊兵”們。

  (一)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野草的生命力極其頑強,可是到了這裡,連野草也打怵了。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每年三月開始,阿克蘇便開始狂風大作,黃沙漫天,一直持續三個多月。15年前,剛來到武警執勤二中隊的羅興國很是鬱悶。每天早上起床後,一摸臉發現都是沙子。登上哨所樓,瞭望遠方的時候,他和戰友都一臉頹喪,茫茫戈壁灘,沒有一點生機。

  惆悵了幾天,羅興國作出了一個決定:“我們必須種樹!”

  戈壁荒漠,沙粒飛揚,風沙呼嘯,肆虐持強。只有種樹,才能改變生態環境,綠化營區,拴心留人。“我們不能改變整個戈壁灘,但是我們要保證營區綠油油。”

  2003年,在沒有任何機械的條件下,他們在鹽鹼地上用鐵鍬一下一下挖出許多2米深的坑。羅興國説,雖然身體累得像散了架,但是心裏開心啊!膠板土堅硬無比,他們不知道用壞了多少把鐵鍬。坑挖好了,他們便開始為小樹打造適宜成長的環境。首先在底層鋪上稻草,便於透氣滲水,然後鋪上細沙,瀝水,再鋪上粗沙和30公分的好土。好土都是從20公里外用小推車推回來的。小樹苗栽好了,戰友們像愛護孩子一樣起早貪黑地照顧。“都盼望著它活!”天熱了給它打傘,天冷了,給它穿上稻草棉衣。即使是這樣,第一批小樹苗還是死了。很多人私下抱怨:“這種地方,連人活著都困難,樹怎麼可能活,我們還是不要再種樹了。”平日裏和顏悅色的羅興國聽了以後,對大家都進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種樹是使命,執行是任務。”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一切。

  經過了很多次失敗,種下的100棵小樹苗,終於成活了8棵。

  如今的營區一片綠油油,瓜果蔬菜樣樣齊全。坐在結滿果實的葡萄藤架下,提起當年的這些經歷,羅興國嘆了一口氣,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熱火朝天種樹的時候……第一批種樹人,早已經離開了這裡,但他們親手栽種的樹苗成活了,永遠留在了這裡。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今天,坐在陰涼處,吃著戰友們自己種出的葡萄和蘋果,我感恩著、感激著、感動著。

  (二)

  人跡罕至的戈壁灘,胡楊站成了一道永恒的風景,一座永恒的雕像。

  它孤獨地承接荒漠的風劍刀霜,執著地生長。

  就像這些武警戰士們一樣,再苦再累,他們也願意紮根於此。

  在執勤二中隊營區矗立著一塊花崗岩石,上面刻五個血紅大字:“為榮譽而戰。”這不只是口號,更是戍邊衛士心中的吶喊和決心。

  在中隊營區的圍墻上,10塊墻畫格外醒目。從《共産黨宣言》發表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提出,都在這裡得到了生動的展現。我們都在猜想這可能是某位專業畫家的大作,可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些畫的作者是一名後勤兵,名叫張堂堂。在張堂堂眼裏,學畫是一件孤單而又豐富的事,孤單的是常常一個人一隻筆,豐富的是有無窮的畫面和萬千的色彩。張堂堂時常一個人去看陽光,從構圖到色彩,剛開始的時候,很難分清哪些相融哪些排斥,經常一個人深夜提筆,別人不太理解,身邊也沒有可以幫助的人,剛開始,他胡亂地畫,胡亂地描,後來上網找教程跟著學,在營區內,有一間低矮的廢棄平房,張堂堂經常帶著他的筆在裏面臨摹,一次次失敗後,總會有一次成功。終於,墻畫滿了,張堂堂也成了個名副其實的“小畫家”。這次,接到畫畫任務以後,他一鼓作氣,用了一晚上的時間一氣呵成。第二天,瞪著熬紅了的眼睛繼續執勤。

  他説:“這裡,就是我的家,為這個家做什麼都是值得的。”

  (三)

  在南疆,我吃到了這輩子吃過的最甜的葡萄。同樣品種的水果來到新疆,會因為陽光的充分照射和早晚的溫差發生質的飛躍。在充滿陽光的地方,人,也會變得不一樣。

  戰士李金疆的經歷和《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非常類似。同樣是家有兄弟三人和一個強勢的父親,同樣是從一個普通中隊調入先進中隊,同樣是在班長的“拉扯”下實現了脫胎換骨般的改變。2016年,李金疆的父親來到中隊,要看他眼中這個“不成器”的兒子在部隊過得怎麼樣,沒想到兩年沒見,小李的變化讓老李大吃一驚。記憶中整天不修邊幅的兒子變得威武瀟灑,平時拖拖拉拉的性格轉變成了乾脆利落,以前羸弱的身體現在也變得壯實了。看到兒子這樣的轉變,老李感到非常欣慰,他心想:中隊把兒子練得這麼有出息,要好好感謝一下中隊領導。他找到時任中隊長的鄒立皓和指導員張彪,提出要出去坐坐,被兩名主官婉言拒絕。他又找到李金疆的班長馮昊,要請馮昊去吃頓飯,又被馮昊拒絕了。連續兩次碰壁,老李從心裏折服了,也讓他徹底放心了。第二天,他就告別兒子,踏上了回家的列車,臨走前他對兒子説:“兒子,在部隊好好幹,有這麼好的領導和戰友,不幹出點成績來你就對不起他們!”

  一天的採訪時間很短暫,可是這裡的每個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許,我沒有記住每個人的名字,但是我深深記住了每個人的身影和故事。

  聽著他們自編自彈的強軍戰歌,我差一點掉下淚,只有荒涼的大漠,沒有荒涼的人生,這群“胡楊兵”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改天換地,守護著一方熱土。

[責任編輯:李寧]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