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智慧電網穿越四川震區大地

時間:2011-05-13 16:16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電網“5 12”災後重建成效突出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經過三年災後重建,汶川“5 12”特大地震災區電網建設取得喜人進展,一個堅強智慧化的全新電網為災後重建輸送著源源不斷的動力。日前,記者來到震區進行採訪。

  5月7日,在北川新縣城步行街,因為“5 12”臨近,遊人比平時多了許多。與其他縣城不同的是,這裡沒有密密麻麻的“空中蜘蛛網”,所有電線都已入地。因為沒有電線的阻擋,孩子們在廣場上開心地放著風箏,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在北川智慧變電站,站長楊子濤自豪地對記者説:“北川智慧變電站裏擁有北川新縣城的主供電源,它是北川的智慧之‘心’,”楊子濤指著手邊一套裝置介紹道,“這是GIS組合設備,裏面是六氟化硫氣體,一共有12個氣室,每個氣室都有光纖傳導,將採集的數字直接傳遞到控制室。”

  這是北川新縣城電網建設的一個縮影,在北川,在災區,災後恢復重建的四川電網不僅更堅強,還更加智慧。

  立足災區恢復重建和長遠發展需要,四川省電力公司在地震當年編制完成《四川省電力公司地震災後恢復重建規劃》。恢復重建三年間,四川省電力公司共完成災後恢復重建投資140億元,建成投運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27座,建成投運35千伏及以上線路約1200千米,災區電網的供電能力、電網結構、技術裝備水準部分超過震前水準。

  這一串普通的數字,是四川電力人用辛勤汗水寫成的。“災後重建絕不僅僅是複製重建。”為了這個諾言,四川電網震後三年來實現了大跨越、大發展。

  德陽綿竹,這裡曾是四川省新農村電氣化縣的標桿,汶川特大地震使這裡的電網幾近癱瘓,電網千瘡百孔。地震中,綿竹遭受重創,受災程度排在第三。該市21個受災鄉鎮、50多萬受災群眾電力中斷,變電站、輸電線路、城網、農網均遭損毀,電網瞬間癱瘓……昔日的“示範縣”不見了蹤影。

  2009年8月,四川省電力公司與德陽市政府簽署戰略協議,三年內計劃投資30.8億元用於支援德陽電網建設,全面實施“康橋工程”,安排5.3億元資金用於支援綿竹電網的建設和改造,重建綿竹電氣化縣。經過近兩年時間的重建,2010年5月11日,綿竹市重建國家電氣化縣工作如期完成。

  不僅在德陽,在綿陽、在廣元、在汶川,四川電網不斷加大投資力度。三年來,四川電網總體投資近500億元,新增110千伏及以上線路8702千米,新增110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3623萬千伏安。三年來,四川電網累計向災區提供電量683.11億千瓦時,滿足了50個災後重建工業園區和803個城鎮的用電需求。四川省電力公司重建和新建水電送出通道工程13個,保障了紫坪鋪、映秀灣等約255萬千瓦因災受阻水電和獅子坪、柳坪等近100萬千瓦新增水電的送出,三年來,已累計外送電量339億千瓦時,最大限度保障阿壩州等地區水電送出,有力推動了災區經濟社會發展。

  三年,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十二五”的四川電網計劃總投資超過1000億,建成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432座、投産110千伏及以上線路24107千米,變電容量10795萬千伏安,在現有基礎上“再造一個四川電網”。到2015年末,500千伏變電站達到54座、線路超過1.6萬千米,成為全國最大的省級電網之一。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