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重建波瀾壯闊 三年跨越電網崛起

時間:2011-05-13 15:51   來源:四川日報

  ——四川電網汶川特大地震三週年回眸

  這三年是四川電網困難最多、壓力最大、任務最重的三年,但同時又是發展最快、品質最好、綜合競爭力極大提升的三年!——王抒祥

  三年災後重建,三年電網崛起!

  崛起的“底色”是:震後,四川省電力公司超過1500余名員工失蹤或無法聯繫,變電站停運171座,線路停運2751條,部分電網損毀殆盡,直接經濟損失達106億元,災後重建需要資金313億元。公司供電用戶因災害停電累計達405萬戶。

  崛起的“封面”是:截至2011年3月,四川省電力公司共完成災後恢復重建投資140億元,建成投運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27座,建成投運35千伏及以上線路約1200公里。災區電網的供電能力、電網結構、技術裝備水準全面達到、部分超過震前水準!

  三年,在人類發展史上稍縱即逝,但這三年卻又格外值得濃墨重彩地去記錄、去回顧。這三年是四川電網困難最多、壓力最大、任務最重的三年,但同時又是發展最快、品質最好、綜合競爭力極大提升的三年!

  站在三年的節點上,審視這一波瀾壯闊的電網重建篇章,我們忘不了那山河破碎、滿目瘡痍、崛起于危難的悲壯瞬間,更感動於四川電網化危為機、跳起摸高、氣壯山河的豪邁氣概!

  三度春華,電網人穿越災難、躑躅前行;三度秋實,四川電網浴火重生、大網崛起!

  ★

  震後緊急救援

  廢墟中累計救助人員達到5700余人

  沒有任何先兆,四川人民永遠難忘地震災難突如其來的那一刻: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了震驚世界的芮氏8.0級特大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震源深度僅有14公里。中國進入緊急動員的“汶川時刻”,四川進入極其特殊、極為艱難、極不平凡的抗震救災時期。

  抗震救災第一階段是搶險救人。“生死大營救”主要特點是一個“急”字。“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翻閱“汶川時刻”的記錄,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畫面——

  在都江堰,在外施工的都江堰供電局電力安裝隊的所有隊員們,在地動山搖的地震之後,第一時間就一個不少地回到了隊裏。一支隊伍跑步、一支隊伍乘車……營救行動迅速展開:這也成了都江堰震後第一支有組織奔赴現場的隊伍。

  在沒有光亮的漆黑的雨夜中,在死神步步緊逼的廢墟上,展開了一場生命大接力——“馬玉,馬玉,堅持住,我們不會放棄你的……”一聲聲堅強有力的呼喚,一點點挖開廢墟上的瓦礫,經過14個小時的艱難營救,5名員工獲得新生!“我原本以為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的是我的家人,沒想到從縫隙中伸進來的是文總的手。”死裏逃生的馬玉含淚説出了這樣的話。

  不拋棄,不放棄!國際公認的最佳救援時間“黃金72小時”過了,救援仍在繼續!虞錦華150小時、馬元江179個小時……在整個映秀灣發電總廠搶險救災的恢宏畫卷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無不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和責任的光芒。正是個人力量和集體力量的結合,才不斷刷新著人類臨危生存史的新紀錄!

  震後第二天,一條通往震中映秀的“水上生命線”給災區帶來了曙光。廢墟上隨處可見救援者的身影,衝鋒舟上滿載著災區群眾……

  周克東是第一批參加救援的船員,5月15日清晨,周克東等人駕船開始救援。他牢牢記得國家電網公司前線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他的第一句話,“在運送救援人員和物資到對岸以後,衝鋒舟不能空船回來,必須要搭載受災群眾到安全地帶!”

  14條船,30多個舵手交替工作。周克東和他的同伴們仔細算了算,幾天下來,他們共從災區運下來了上千人,其中很多是傷員,還有不少重傷員——這位1983年參軍的退伍老兵,把這次救災當成自己一輩子最驕傲最光榮的事。

  救援不僅在水上,也在陸地上,救援不僅要救自己的職工,也包括災區所有的群眾!

  到紫坪鋪電站運送物資的四川省電力公司的劉文齊永遠忘不了那29個孩子的眼睛——

  在從電站運送受災群眾回程途中,一位醫生請他一定要將22個漩口中學的孩子帶到安全的地方;在周橋,一位男老師拉著劉文齊的手,泣不成聲,“請無論如何也要將7個孩子送出去!”

  劉文齊答應他們,無論情況怎樣困難,保證一定把這些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當看到志願者將這些孩子們慢慢攙扶起來、輕輕抱起來,劉文齊心中的那塊大石頭終於落地!

  這就是電網人!這是一支有責任、有使命、有擔當的團隊!責任創造價值,但價值並不僅僅是利益價值,是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價值,是盡一切可能救災救人的價值!

  據統計,省電力公司各系統共救助受困職工1201人,加上搭建“水上生命線”幫助轉移受困群眾,累計救助人員達5700余人,救治2081人。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