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6  >   聚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   最新報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之三丨趙昌文:以深化改革為核心 謀劃去産能治本之策

2016年12月27日 15:56:56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公眾號
字號:    

  ———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系列報道(3)

  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張一鳴

  標本兼治 長短結合

  近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繼續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産能死灰複燃。

  2016年去産能的成效如何?有哪些可以總結的經驗?2017年的去産能將呈現出哪些特點?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

  他認為,2016年的去産能工作抓住了當前經濟的主要矛盾。2017年的去産能工作,要更加強調法治化、市場化手段。要以深化改革為根本途徑,建立化解過剩産能的長效機制。

  去産能抓住了當前經濟的主要矛盾

  中國經濟時報:作為“三去一降一補”的首要任務,2016年的去産能已接近尾聲,有哪些可以總結的經驗?

  趙昌文:鋼鐵和煤炭行業是2016年去産能的重點。鋼鐵行業的任務是4500萬噸,煤炭行業是2.5億噸,目前看已全面提前完成年初設定的目標。按照原計劃,在“十三五”期間,鋼鐵行業壓減1億噸至1.5億噸産能,煤炭要在近年來淘汰落後産能的基礎上,用3—5年的時間,再退出産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這樣看來,鋼鐵已完成三分之一,煤炭已完成四分之一的任務。

  總結2016年的工作,我想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去産能抓住了當前經濟工作的主要矛盾”。一是去産能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之一,從中央確定總的目標,到根據一定標準進行任務分解,再到地方按照目標和任務層層執行,從上至下都在堅定不移地推進,目標明確,任務清楚,推動力很強。二是抓重點行業和重點地區,而不是一刀切和平行用力。目前不少行業都面臨比較嚴重的産能過剩問題,選擇有代表性的主要行業和産業領域推進去産能工作,非常必要。其中,鋼鐵是資本密集型行業,煤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兩個行業的總量和規模都比較大,國內外關注度很高,因為近年來鋼鐵的出口超過一億噸,而煤炭行業與能源轉型、環境和氣候變化等問題密切相關。從重點地區看,無論是鋼鐵産業比較集中的河北,還是煤炭産業的集中地山西,都是推進去産能的重點區域,能夠集中見效。

  今年下半年以來,鋼鐵和煤炭市場的回暖和效益好轉,雖然有多種影響因素,但去産能無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説明抓好去産能工作確實取得了成效,有利於行業脫困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證了去産能的重要性和方向的正確性。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