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新結婚時代》《大校的女兒》(即將在央視播出)等作品後,正在追看央視8套熱播臺灣劇《意難忘》的知名編劇王海鸰昨天透露,自己正在籌備一部長達100集的超長國産連續劇,並有意嘗試韓美流行的邊播邊拍方式。
放眼國産劇市場,百集長劇很難見到,王海鸰“敢為天下先”的挑戰,風險與機會並存。對此,她樂觀地表示,正在觀摩、借鑒韓劇和臺劇中製作長壽劇的經驗。
海鸰認同:長劇挺有吸引力
為什麼要籌備一部百集長劇?王海鸰坦承,這是受了央視8套熱播劇《意難忘》的啟發。《意難忘》創下了央視引進劇最長的紀錄——526集,目前先引進前168集。“其實我經常看電視劇,之前看過香港的《我本善良》,給我的觸動很大。後來又看了《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現在正在看《意難忘》。”
看了多部長劇後,王海鸰發現,該劇種雖然都有30%左右的內容比較水、劇情較瑣碎等特點,卻都有讓她看得下去的吸引力。“比如《意難忘》就是説一個窮小子王勝天如何靠自己的奮鬥成為一個商場奇才的,對於年輕人在底層打拼的細節描寫得很真實;王勝天好不容易當了廠長,但是進口的機器被人破壞不能生産,觀眾會覺得怎麼會有這麼倒楣的人,很容易産生共鳴;他的感情也很有意思,自己喜歡的家人不喜歡,家人喜歡的自己不喜歡,這也很容易在現實中找到原型。”
王海鸰還總結出長劇收視好的一大原因,“即使好幾集不看也沒事,因為節奏很慢,跳著看都能接上。而且是把愛恨情仇、打鬥商戰各種商業元素糅合在一起,上來動刀子就打,感情也很複雜,先把觀眾牢牢抓住,不像國産劇還要一個鋪墊的過程。”
觀眾愛看:不動腦子耗時間
那麼喜歡長劇的普通觀眾又是怎麼説的?觀眾范女士表示:“這類長劇通常在吃晚飯或睡覺前播,可以很放鬆地看,因為情節特別簡單,完全不用動腦子,是消磨時間最好的方式。”
觀眾劉先生則表示,“這種長劇基本上就是五分鐘的故事拉成一集四十五分鐘,即使你有10集沒看也沒問題,照樣能接得上。比如原來央視8套播的韓劇《乞丐王子》,每天看完兩集我就睡覺,天天看覺得還挺有意思。等這部戲都播完了,同事告訴我,原來每晚是播三集,12點之後還有一集。我每天看兩集,第二天還能接得上,這長壽劇太神奇了。”
製作長劇:技術上沒有問題
長劇大多是邊拍邊播,對此,王海鸰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她認為,這在技術上完全行得通,“目前我在考慮,這100集是先寫30集就拍,還是都寫出來再拍?其實邊寫邊拍在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比如《新結婚時代》播的時候,南京電視臺的工作人員跟我説,何建國的爸爸一齣場收視率就上漲,其實完全可以根據觀眾的口味,增加他們喜歡人物的戲份,這在技術手段上完全可以做到。”
王海鸰認為,中國做長劇絕對會比韓劇好,因為地域廣、文化底蘊厚。但她也有擔心,“現在電視劇製作還處在散兵遊勇狀態,沒有很成熟的狀態,做長劇時機還不夠成熟。”
邊拍邊播:中國觀眾不適應
“邊拍邊播”模式在內地很難推廣,這是來自專家的聲音。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黎鳴表示,因為這與中國電視觀眾的收視習慣有著很大的關係,“這種模式跟韓國電視臺播出電視劇的方式有關係。韓國電視臺一般一週五天播電視劇,每天播一集,但每天播出的電視劇都不一樣,一般是五部電視劇同時播。由於播出週期長,所以韓國同行有充足的時間可以根據收視情況、觀眾反應,來編排下邊的故事走向。”
黎鳴説:“這種收視習慣對於中國電視觀眾來説似乎不太適合。其實我們也曾經嘗試過幾部戲一起播的播出模式,但都沒有成功。我們的觀眾還是習慣一次性把一部戲看完,這種收視習慣其實跟電影差不多,一定要從頭看到尾。這跟我們的審美理念、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等各種因素都有關係,所以‘邊拍邊播’這種模式很難在內地實現。”
相關連結
韓劇美劇收視率是王道 《青蛙王子》去年成功“試水”
和中國內地電視劇拍攝完成再播出的模式不同,不少韓劇和美劇都是採用邊拍邊播的製作模式,像韓劇《冬季戀歌》中男主人公俊尚的命運,原本是安排在一次車禍中死去。但這部電視劇的工作人員根據觀眾的資訊反饋意見,適時調整情節發展方向、人物的生死命運,於是俊尚在觀眾的一致要求下活了下來。
在美國,由於採取邊拍邊播的模式,每個季度都有新劇集因收視率不佳而中途停拍,許多有潛力的劇集就這樣夭折。美國福克斯電視臺剛開始播出的《越獄》第三季也同樣採取了邊拍邊播的形式。《越獄》製片人米歇爾曾指出,在美國電視行業裏,收視率是王道,編劇是核心,邊拍邊播的形式使得每一集的收視率直接決定下一集劇情的走勢。在美劇的製作過程中,一旦確定劇本,電視臺、製作公司、經紀人代理公司三者之間便建立起緊密的關係,而處在三者關係核心的是製作公司。
其實早在去年年底,東方衛視的《青蛙王子》便模倣美國季播劇的最新嘗試,邊拍邊播,由收視率決定劇情發展和人物出場,並每週播一集。雖然成片品質一般,但因“好男”龐大的“粉絲”群體而收視強勁,被視作一次成功“試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