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澎湖師傅共制巨型“米龜” 延續兩岸“乞龜”祈福民俗

2019年01月24日 09:24:00來源:中國新聞社

  在福建泉州天后宮裏,一個用於己亥豬年祈福的“米龜”已經製成,將繼續演繹海峽兩岸共同的“乞龜”祈福民俗。

  泉州天后宮文物保護管理處副主任黃澤陽23日告訴中新社記者,豬年的“米龜”重達5.39萬斤,由4名澎湖師傅與泉州師傅用時三天聯手完成。

  走進泉州天后宮,只見現場工作人員正在抓緊佈置燈光、平安橋等,泉州師傅還要製作兩條“水果龍”。黃澤陽説,今年的“米龜”又“長大了”,以玳瑁的形態進行製作,用一萬多袋的“平安米”壘成。

  “在參與‘米龜’製作的四名澎湖師傅中,有兩位師傅是曾在2007年參與了首屆‘乞龜’活動的‘米龜’製作,寓意著‘好頭好尾’。”黃澤陽説。

  澎湖先民有75%來自泉州,“乞龜”是澎湖乃至臺灣最具特色的元宵民俗活動之一。“乞龜”習俗200多年前從泉州傳到澎湖,併發揚光大。2007年起,泉州天后宮與澎湖天后宮攜手合製“米龜”,為兩岸民眾祈福。

  “米龜”製成後,不少民眾紛紛前來一睹為快。韓裔商人龍歌當天攜愛人前來天后宮遊覽,被眼前的“米龜”所震撼,“我在中國經商已近20年,多次來泉州洽談業務,很喜歡閩南文化和傳統習俗,第一次見到‘米龜’讓我大開眼界。”

  黃澤陽表示,“乞龜”活動已成為泉臺兩地攜手舉辦的一項傳統鬧元宵活動,是泉澎兩地交流的真實寫照,展示了兩地共有的民俗風情,並將一直延續下去。

  元宵期間,泉州與澎湖兩地還將舉行“乞龜”民俗活動,並共同為“米龜”點睛。黃澤陽説,屆時民眾可以“摸龜”祈福、猜燈謎、欣賞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技藝展示,而且用於製作“米龜”的“平安米”將在活動結束後,分發給困難民眾及公益機構。(陳龍山 孫虹)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