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閩臺産業合作不斷深化 亟需轉型升級

2019年01月17日 15:5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1月17日電 (閆旭)“新形勢下,福建作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先行區功能更加突顯。但閩臺産業合作存在結構性瓶頸,在閩臺企總體上産業鏈不配套、集聚效應不強,閩臺産業合作亟需轉型升級。”

  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十三五”以來,福建積極發揮對臺優勢,推進閩臺産業合作不斷深化。談及閩臺産業合作存在的瓶頸,福建省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委員甘海疆17日作出上述表述。

  在福建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福建省長唐登傑提到,2018年閩臺貿易額近800億元人民幣,臺胞入閩人次增長17.7%。2019年,福建將用好兩岸企業家峰會及海交會等各類經貿活動載體,促進閩臺産業深度融合。

  “深化閩臺産業合作”在正于福州舉行的福建省兩會上引起熱議。與會政協委員紛紛圍繞此話題,開出“良方”。

  甘海疆認為,閩臺應拓展生物醫藥、科技環保以及現代服務業領域的合作,指導和支援在閩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同時,以福建自貿區、平潭綜合實驗區、臺商投資區為主要載體,深化閩臺産業對接,形成層次有序、優勢互補的閩臺産業合作佈局。

  福建自貿區“因臺而設”,“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示範區”被明確寫在其戰略定位裏。民革福建省委會專職副主委董良瀚認為,福建自貿區應加強與臺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對接合作。

  “高雄曾是僅次於香港、新加坡的世界第三大集裝箱港口,廈門港2017年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千萬標箱,歷史性地超越高雄港。廈門經濟腹地條件比高雄好,兩地優勢有互補性。”董良瀚呼籲,擴大廈門片區與高雄港的港務合作,共用“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

  民進漳州市委會主委黃井南建議,福建自貿區應打造對臺金融特色,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推動兩岸金融機構對接。

  他進一步呼籲,推進閩臺合資全牌照證券公司等儘快獲批;深化臺企臺胞信用資訊查詢系統等兩岸徵信體系建設;推動已設立對臺中心的銀行在加強與臺資銀行業務合作、創新對臺金融産品、提升涉臺金融服務水準等方面先行先試;支援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吸引更多臺企掛牌展示、交易。

  兩岸農業交流合作,與臺灣僅一水之隔的福建一直走在大陸前列。福建現有漳州漳浦、漳平永福、莆田仙遊等6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2018年共引進臺資農業企業32個,合同利用臺資5500萬美元。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已有598家臺資農業企業入園創業,引進臺資11.1億美元。

  然而,農工黨漳州市委會主委何偉燕認為,閩臺農業合作産業鏈和産業集群仍需完善、農業科技合作層次有待提高、科技成果推廣體系亟待完善、投資軟環境仍有空間優化。

  對此,何偉燕建議,注重引進和發展臺灣肥料、機械等農業生産資料的産前生産企業,加快拓展農産品精深加工、休閒農業等二、三産業;著力與臺灣在水産養殖生物技術、動物用疫苗、生物性肥料等農業生産科技方面開展合作;進一步優化投資軟環境,推動相關配套政策完善。

  臺盟中央委員、廈門大學軟體學院院長廖明宏關注閩臺醫療行業和健康産業合作。他認為,臺灣在這方面具有一定優勢,閩臺應共同開發康復療養和休閒養生服務項目,引進臺灣高端醫療人才和相關領域專家。同時,也可以把健康旅遊産業鏈延伸到臺灣,如在臺灣診療治病,回福建休養等,吸引高端優質客源。(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