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華網評:推動兩岸應通盡通 增進同胞心靈契合

2019年01月06日 09:00:00來源:新華網

  章 廉

  四十年前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呼籲的“兩岸三通”主張如今已成為現實。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習近平總書記1月2日出席《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出了兩岸應通盡通的主張。從呼籲“兩岸三通”到推動“應通盡通”,兩岸之間的交流往來將揭開新的歷史篇章。

  應通盡通,兩岸的空間和制度距離感將進一步拉近。

  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兩岸在地理上存在距離,制度上有所差異,兩岸的交流卻不應該因為距離和差異而停滯。有距離,就拉近距離;有差異,就減少差異。從“小三通”到“臺商春節包機”再到“兩岸空中直航的全面實現”,兩岸之間的空間距離感已拉近了許多,兩岸已邁入了“一日生活圈”時代。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於當前臺灣同胞特別關心的經濟發展、民生福祉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的“新四通”主張。隨著兩岸在“新四通”方面展開闔作,兩岸同胞在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後形成的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也將進一步鞏固,兩岸之間的空間和制度距離感勢必也將進一步拉近。回顧大陸方面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進臺灣同胞利益福祉方面作出的各項紮實努力,“應通盡通”絕不會停留在口頭和紙面上,必然會給臺灣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應通盡通,兩岸民眾的心理距離感亦將進一步消融。

  兩岸同胞,本就同根同源、同文同種。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兩岸合作伴隨著應通盡通,進入加速通道,給臺灣民眾帶來更多便利和福祉,兩岸民眾的心理距離感亦將進一步消融。習近平總書記本著對臺灣現實情況和社情民意的深入了解,對臺灣同胞的關心關懷,提出“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的主張,也得到了金門、馬祖民眾的熱切歡迎,民眾表示“總書記的話説出了我們的心聲,我們都盼著通水、通電、通氣、通橋!”。

  未來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實現之後,困擾民眾多年的飲水、交通、能源甚至醫療等方面的問題都將迎來曙光。兩岸關係走近走穩走好,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歸。兩岸同胞一定能在應通盡通中交流互鑒、對話包容,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

  應通盡通,兩岸朝著統一也將邁出更為堅定的步伐。

  “江河匯入大海,是不可抗拒的規律,我想兩岸關係的發展也終將如此。”一位臺灣的中學校長,看到祖國大陸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這樣感慨地表示。應通盡通,兩岸不斷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必將結為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空間和制度上的距離感拉近了,心理上的距離感消融了,國家強大、民族復興、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任何人也無法阻擋。兩岸朝著統一,也將邁出更為堅定的步伐,民族偉大復興和祖國和平統一的時代命題定能實現。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