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全面“三通”十週年:廈門與臺灣越走越近

2018年12月26日 16:0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廈門12月26日電 (閆旭)2008年12月15日,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啟動。那一天,“盛達2”輪從廈門港直接駛向臺灣高雄港,航行時間從33小時縮短到8小時。

  廈門由此拉開兩岸全面“三通”的序幕,迄今已整整十年。十年來,廈門擁有了廈金航線、廈臺客貨滾裝航線、廈臺直航貨運航線、廈臺空中直航航線,與臺灣越走越近。

  在兩岸全面“三通”十週年到來之際,中新社記者來到廈門五通客運碼頭,只見候船大廳內許多旅客正在候船,電子螢幕實時滾動更新著出港資訊。

  “廈金‘小三通’客運航線在兩岸的交流交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元翔(廈門)海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金獅説,2001年開啟的廈金航線,在當時兩岸海上直航中斷50多年的情況下,為兩岸直接“三通”積累了非常多的寶貴經驗。

  據吳金獅介紹,自開通以來廈金航線客流量快速增長,從2001年的2.08萬人次,增長到2017年的161.43萬人次,今年預計達173萬人次;船班密度也逐步加大到每天36班,為兩岸往來架起了最便捷的海上黃金通道。

  每週32趟空中直航航班,也在廈臺之間架起便捷的空中通道。

  廈門國際航空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昭用一組數據説明瞭廈臺空中直航的發展:2008年,廈臺空中航線年運送旅客數約3萬人次,到了2018年,這一數字增長到約48萬人次。僅廈門航空有限公司十年來就承運了往來兩岸的旅客超過200萬人次。

  兩岸全面“三通”,讓“兩岸一日生活圈”變成現實。

  在廈門創業的臺青宋愷熙,每個月都坐飛機在廈臺之間往返。她對記者説,她從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出發,約三個小時後就可到達臺北家裏。

  站在兩岸融合發展的最前沿,廈門不斷先行先試,拓展兩岸海空直航,成為兩岸人員往來最便捷、臺胞出入境人數最多的黃金口岸。

  2009年9月開通的廈臺客貨滾裝航線,在廈門和臺灣本島之間實現“夕發朝至”。據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負責人吳志榮介紹,這條航線十年間創造了347萬標箱的貨運量。近年來,兩岸機械設備等大型貨物大多走該航線。臺灣的貨物運送到廈門港,亦可以經中歐班列運送到歐洲。

  如今,臺灣農民早上採摘的水果,當天下午廈門的市民就能品嘗到。在廈門同益碼頭,累計22.2萬噸臺灣水果已經“搭乘”廈金“小三通”航線,從這裡“登陸”廈門,再銷往大陸各地。廈門口岸連續10年成為大陸進口臺灣水果最大口岸,比重達到80%以上。

  廈門同益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湯藝仁告訴記者,2016年,同益碼頭首次從澎湖進口臺灣龍膽、石斑魚;2018年8月,大陸蔬菜首次從同益碼頭出口金門。截至目前,同益碼頭累計對臺進出口貨物332.79萬噸,為促進兩岸貿易往來發揮了作用。

  率先啟動福建居民赴金馬澎旅遊試點,設立大陸首家臺資旅行社……廈門對臺旅遊龍頭作用更加凸顯。官方統計數字顯示,2008年大陸居民經廈門口岸赴臺遊人數為1.6萬人次,2010年增至16.5萬人次,之後快速升溫。

  截至2018年7月,廈門累計批准臺資項目6531個,累計實際利用臺資107.9億美元,對臺進出口5782.2億元人民幣。廈門市現有臺資企業3000多家,臺企工業産值佔廈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1/3。

  越來越多臺青把廈門當作“登陸”創業的第一站。臺灣青年創客范姜鋒2016年底在廈門創辦的啟達海峽雙創基地,現已入駐了54家臺企。目前,在廈常住臺胞約12萬人,其中臺胞員工2.3萬人,臺生2400人,臺胞高技能人才超過2000人。

  在今年,廈門設立臺灣中小學學生獎學金,500余名臺生來廈門實習見習;首批15位臺青入住市級公共租賃住房,66名臺胞擔任社區主任助理。

  廈門已是兩岸經貿合作的密集地和臺胞在大陸工作創業、居住生活的溫馨家園。(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