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位臺胞的改革開放之緣

2018年12月10日 14:43:00來源:中國新聞網

  (改革開放40年兩岸緣)三位臺胞的改革開放之緣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電 題:三位臺胞的改革開放之緣

  中新社記者 路梅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陸與臺灣經濟發展落差很大,我們接待臺胞時總要花很多力氣解釋大陸的發展方略。隨著大陸的飛速發展,我們在工作中也越來越有底氣和自豪感。現在大陸出臺了許多惠及臺胞的政策措施。希望臺胞鄉親們能看清形勢,做出正確的選擇。”

  已在全國臺聯工作了20多年的蔡寧如是感慨。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發表。公報中提到,歡迎臺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本著愛國一家的精神,共同為祖國統一和祖國建設的事業繼續作出積極貢獻。

  1979年元旦,《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商談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狀態、兩岸“三通”和擴大兩岸交流。

  兩年後,臺灣各族同胞的愛國民眾團體——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在北京成立,並於1983年在北京召開“臺灣同胞為祖國作貢獻經驗交流大會”,全國各地臺胞先進代表和來賓逾600人參加盛會。

  曾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臺籍青年蔡寧,當時作為北京市的臺胞先進代表參會,了解到許多臺胞鄉親在各行各業做出了卓越成績。後來,他進入全國臺聯工作,專責與臺灣鄉親聯絡。

  同在1983年,曾留學美國的臺灣青年謝正觀遊歷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地,還回了一趟祖籍地福建南安,父輩口中的故鄉、課文中和報紙上的祖國,真實地展現在他眼前。他説:“儘管當時的城鄉面貌與美國相比還落後很多,但整個社會充滿希望,蓬勃發展的脈動令我燃起參與其中、為之奮鬥的激情。”

  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掀起改革開放第二次浪潮。正當不惑壯年的謝正觀已放棄留在美國,回到祖國定居工作數載,作為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高級規劃師,為城鄉建設繪製藍圖。

  同一年,上海浦東新區成立。熱愛乒乓球運動的臺灣彰化少年謝國群在父親極力主張下到上海居住、求學。一年前,父親曾陪他到上海接受乒乓球教練指導。第一次到大陸的父親對他説:“大陸改革開放後一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1世紀將是屬於我們中國人的世紀。如果你能從小到這裡接受教育並廣交朋友,未來對你的人生會有很大幫助。”

  當時15歲的謝國群對這番話並不完全明白,只是聽從父親的安排。“親眼看著上海高樓拔起,橋隧通車,霓虹閃亮,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如今謝國群是一名醫生,在上海落地生根,去年成為市政協委員。

  紮根北京後的謝正觀于2000年調入中科院工作,2004年起擔任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至今,桃李濟濟;他還是第十屆至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府參事,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謝正觀説:“我有幸加入改革開放實踐探索的偉大事業,見證了人民憑著闖勁與韌勁,與時俱進、不懈奮鬥,逐步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感到自豪。”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今年7月曾表示:“民族復興道路上,臺灣同胞不應該缺席,也一定不會缺席。”蔡寧、謝正觀和謝國群,都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助力國家發展;同時,他們也是兩岸的親情紐帶,心繫臺灣家鄉,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貢獻心力。

  “父親當年的話如今都成為了現實,我感到很幸運。”謝國群説,“大陸要與臺灣人民分享改革開放的紅利,兩岸一家親。希望兩岸人民能夠攜手努力,共圓中國夢。”(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