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青西進闖大陸:“雙創”為馬 不負韶華

2018年11月09日 14:1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四川德陽11月9日電 題:臺青西進闖大陸:“雙創”為馬 不負韶華

  作者 賀劭清 王鵬

  “大陸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充滿包容和機會,這個創業項目沒有成功,還可以換一個項目重新開始,所以我會努力去成功,但我也不怕失敗。”11月的一個午後,臺灣青年張睿志回到四川德陽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下稱創業園)開始工作。若不是褲腳的泥點,可能看不出這位西裝革履、文質彬彬,説著“臺灣普通話”的年輕人,剛從鄉間田埂上調研回來。

  創業園是西部第一家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兩年前,張睿志在這裡創辦了德陽大豐收生技貿易有限公司,銷售植物營養液,成為園區早期入駐的臺灣青創企業之一。

  “剛來德陽時,我除了從臺灣帶過來的産品,什麼都沒有。”張睿志回憶,來大陸創業始於在非洲工作的叔叔的建議,開始行動後,才發現真實的創業遠比創業計劃書複雜、困難得多,好在園區不僅為他提供免費的辦公場地,還幫他與農業局和當地的種植大戶對接。

  為展示植物營養液的效果,張睿志一年前開始種植添加了營養液的羊肚菌。今年張睿志的創業團隊已經增加到20余人,不僅羊肚菌帶來了收入,更有雲南等地的羊肚菌種植戶前來購買營養液。

  “他們購買的數量不多,主要是試驗,看增收效果。”張睿志説,相較于其他創業項目,農産品的創業週期比較長,但他願意等待。“我很享受現在的創業過程,創業帶給我的不僅是金錢,還有友誼以及個人價值的實現。”

  與張睿志不同,臺灣青年郭冠逸來德陽創業時,曾遭到家人一致反對。“當時我媽媽不能理解,我可以在杭州打理家族的混凝土企業,也可以在臺灣過‘小確幸’的生活,為什麼會選擇來大陸西部創業。”郭冠逸説,他來德陽不僅是想“闖一闖”,更想超越自己的父親。

  郭冠逸的創業項目是無線充電寶。“我曾一週拜訪四個投資方,卻沒有拉到一分投資,也曾經花費大力氣去火鍋店推銷無線充電寶,結果發現並不適用。”郭冠逸回憶,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遭遇挫折、克服困難才是常態。

  今年6月,郭冠逸的企業與德陽陽光天使投資基金簽署投資協議,成為創業園內唯一獲得政府“天使投資”的青創公司。“我覺得臺灣年輕人創業時應多和大陸年輕人溝通,聽聽他們‘接地氣’的意見,像我們産品的線下推廣和網路宣傳,大陸青年就比我了解得多。”郭冠逸説,兩岸青年攜手,事情會容易很多。

  截至目前,創業園已有33家臺灣青創企業入駐。園區內,臺灣元素隨處可見:電梯以臺北地鐵線路命名,走廊兩側標注著臺灣話與四川話的對比,大廳陳列著臺灣青年的文創産品。

  “我們的園區比較類似于幼兒園,保護創業初期的臺灣青年們,但這個保護期只有三年,三年後他們必須要成長,要畢業,要面向市場。”創業園執行長許淵順告訴記者,園區會為臺灣青年提供800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及創客公寓、免息創業貸款,為每一個創業團隊配備“項目秘書”,委託在四川發展多年的臺灣青年來管理運營園區,但保護不是最終目的,讓臺灣青創企業通過保護走向市場才是目的。

  “不少臺灣青年懷著一腔熱血來到大陸闖蕩,但對大陸的市場、商業模式並不清楚。”許淵順説,為了讓更多臺灣青年了解大陸創業環境,園區在臺灣開設了創業學院,未來園區會探索“創業+就業”的模式,讓部分臺灣青年先在園區孵化的企業裏完成就業,在工作中成長後再進行創業。(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