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優人神鼓創團30週年 重塑經典《聽海之心》

2018年10月14日 10:0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10月13日電 題:臺灣優人神鼓創團30週年 重塑經典《聽海之心》

  作者 王笈

  1988年成立於山林中的臺灣優人神鼓劇團,1998年以《聽海之心》首度“敲開”國際舞臺的大門時,曾被世界觀眾讚譽為“阿爾卑斯山神”。20年如白駒過隙,這部融入擊鼓、武術等東方文化元素的經典之作已在世界各地巡演超過120場,足跡遍佈全球20多個國家。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也在沉澱多年之後,對“聽海之心”有了更深刻的領悟。

  10月13日晚,首次結合高科技投影技術、被賦予全新藝術生命的新版《聽海之心》登上了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的舞臺。上流水源奔騰而下形成細細涓流,洶湧海浪拍打海岸、沖刷礁岩……忽近忽遠、或緩或急的大小鼓聲以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引導著此間觀眾在生生不息的海潮音中徜徉追尋。

  這是一個關於水和生命的故事。據優人神鼓音樂總監黃志群回憶,創作《聽海之心》時,自己即將初為人父,面對未來,內心是一片寧靜的未知,於是就跑到山上安靜地坐著,將鼓棒輕輕落在小鼓上,等待旋律從心底一點點冒出。從小鼓發出的第一聲開始,非常自然地有了第二聲、第三聲,直至鼓點越來越密集……就這樣,小水滴匯成了河流,流進了大海,流向了未知。

  在《聽海之心》中,鼓由大到小有十幾種不同的音色,或表現小水滴的清澈,或展現水流的澎湃湍急;鑼亦有抄鑼、風鑼、僧缽鑼之分,抄鑼是“海”,風鑼是“風”。就連舞臺上擺放著的樂器架子也充滿了自然氣息,是阿美族藝術家用水裏“救”回的漂流木製作而成的,海水侵蝕過的痕跡依稀可循。

  這是一部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從大自然裏“生長”出的作品。在劉若瑀的眼裏,《聽海之心》是無比珍貴的“珍珠”,是在貝殼的生命當中慢慢磨出來的結晶,也體現了優人神鼓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20年過去了,在這個時間點,海想要對人類説什麼?應該如何訴説關於海的故事?我們在這次的作品裏做了一些新的嘗試。”

  首次加入的高科技投影,為新版《聽海之心》打造出了一幕前所未有、超越想像的舞臺光景。對此,黃志群説道:“此次影像的加入,使得《聽海之心》本來非常立體的聲音,突然間像被延長跟擴張,讓力量充滿整個舞臺與劇場。我覺得觀眾從這個作品當中感受到的將不只是聽覺的豐富與力量,也將得到視覺上的壯闊感。”

  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表示,“我們從優人神鼓劇團身上看到了現代都市人普遍缺乏的氣質,那就是寧靜的力量。希望與優人神鼓的合作,能夠讓越來越多的‘城裏人’忙在手上、靜在心裏,在忙碌中收穫一份靜思。”(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