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國史教育將徹底“消失”?臺學者:會讓兩岸關係充滿危險

2018年08月13日 11:14:00來源:環球時報

  臺灣中學教育中國史將徹底“被消失”?學者:將為兩岸關係帶來嚴重後果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臺“教育部”課程審議大會從11日起連續三天審議社會領域新課程大綱,其中歷史課大綱中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被普遍質疑是“去中國化”的“臺獨”課綱,引發了臺灣社會激烈的爭議和質疑。臺灣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怒斥這樣的歷史課綱“實在荒唐”,“這是‘臺灣國’的課綱嗎?”蔡英文上臺以來,各種“文化臺獨”動作變本加厲。島內許多學者和媒體憂心忡忡,臺當局執意推動“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會嚴重扭曲誤導臺灣下一代的歷史文化認知,也是在刨掉兩岸關係的根,讓兩岸關係充滿危險。

  島內現行歷史課綱于2012年實施,分為臺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2014年臺教育部門曾對課綱進行微調,把“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慰安婦”前加上“被強迫”等,但綠營煽動部分學生抗議,2015年夏天爆發“反課綱運動”,部分學生攻入“教育部”。事後,臺“教育部”將其中17處爭議沿用舊課綱的字眼,如“慰安婦”前不加“被強迫”,“光復臺灣”改為“接收臺灣”。蔡英文上臺後,第一件事就是任用“臺獨基本教義派”人士擔任教育部門負責人,並立刻廢除馬英九任內後期推動的歷史“課綱微調”。

  臺灣一位媒體人1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臺灣義務教育非常重視歷史,小學四年級就正式學到有關歷史的知識,不過是附屬在“社會課”課程當中。從初中開始每一年級都有歷史課,歷史課一直要上到大學一年級的“通識課程”為止。臺灣初中和高中歷史課都包括臺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只不過初中歷史較簡略,高中歷史更詳細。

  實際上,島內“臺獨”勢力一直企圖借篡改歷史教育來培養所謂“天然獨”。臺灣綠營媒體《自由時報》曾公開把新課綱稱為要將原本“以漢人為主軸的史觀”,改為“把重點放在臺灣最近五百年脈絡”,並要構建“以臺灣為主體的下一代史觀”。

  這次臺“教育部”審議新歷史課綱,被島內外廣泛認為是從李登輝時期開始,島內“臺獨”勢力一直推動“亡臺灣民眾心目中的中國史觀”行動的最後一步。李登輝時期把中國元素從歷史課綱中逐漸抽離,陳水扁時期則首次將臺灣史脫離中國史範疇,把臺灣史與中國史並列。這次歷史新課綱若通過,臺灣中學生學習歷史時,將不再有“中國歷史”,也不再有“我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的感受。

  臺灣《聯合報》“重磅快評”批評稱,臺灣如今的悲哀在於,以為掩住自己的耳朵,遮蔽眼睛,世界就可以停止轉動,甚至照著自己意念轉,當中國愈來愈強大,臺灣卻在趕編一份“沒有中國”的歷史課綱,“這不只是令人掩卷長嘆,恐怕得掩卷哭泣了,哭的是我們的下一代,在新的世界秩序裏,將完全沒有他們的位置”。

  對於蔡英文當局這種“文化臺獨”的歷史洗腦做法,臺大政治係教授張亞中表示,此事將為兩岸關係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民進黨採取兩手策略,政治上表述雖用“維持現狀”,但實際上蔡當局一言一行都是搞“一中一台”,兩岸關係已無轉圜餘地。

  島內著名政治評論員黃智賢稱:“原本把中國史當成外國史來講述,已荒謬離譜至極。新課綱將更進一步,中國史徹底‘被消失’,臺灣人不但將視中國為外國,為敵國,而且對中國歷史的基本知識,將完全陷入無知的黑暗中。”黃智賢認為,在這種“臺獨”教育下,未來兩岸關係令人憂心。她説,在“臺獨”氛圍和選舉的民粹制約下,臺灣這樣做的最大悲劇是將使“和平統一”希望渺茫。她稱:“和平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大幸事,但如果錯過了和平統一的時機,可能剩下的只會是戰火下或是兵臨城下的統一,那將多麼可惜。”

  臺灣《旺報》稱,臺灣這次歷史新課綱審議是民進黨“文化臺獨”的一場“關鍵性戰役”,若課綱通過,將對兩岸關係産生極大危害。報道稱,民進黨把歷史按政治需要進行篡改,中華文化在臺灣的傳承中斷,“這是民進黨出於‘臺獨’理念的政治企圖”。臺當局做出這樣的安排,目的是“希望教育出新一代不懂中華文化與中國歷史的年輕人,破壞兩岸關係發展,危害臺灣青年”。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郭孝偉】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