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60小時PK極限微電影 兩岸青年共同演繹福州故事

2018年08月13日 11:04:00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福州8月12日電 題:60小時PK極限微電影 兩岸青年共同演繹福州故事

  中新社記者 龍敏

  油紙傘、壽山石雕刻、脫胎漆器……短短60個小時內,最地道的福州故事就被兩岸青年聯手演繹。

  12日中午,福影隨行60小時——兩岸青年極限微電影賽在福州落幕。大陸跟臺灣學生組成五個團隊,各自完成了五分鐘左右的微電影製作,聚焦福州的匠心匠魂。

  福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鄭煒指出,在微視頻蓬勃發展的年代,微電影已成為一種新時代文化與潮流,也成為兩岸青年表達自我內心的另類語言與方式,並在兩岸學生與青年族群文化交流中成為重要的話題與項目。

  鄭煒表示,短短2天多的時間,兩岸學子從互相不認識到為了共同理想而齊心努力,多元的交流形態和方式使兩岸青年建立深厚的情誼,五部風格相異的影片,卻帶給每一位觀眾相同的感動。

  臺灣青年黃文瑄參與的微視頻《雅致》在比賽中“屈居”亞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黃文瑄坦言,有點小失望,但不遺憾。

  讓黃文瑄感到不遺憾是因為,在極短的60小時內寫腳本、拍攝、製作5分鐘主題微電影是一個難度極大的挑戰。她説,只有融合臺灣青年學子與當地青年學子,共同分工合作,“我們做到了,雖然偶爾也會有爭論”。

  這是黃文瑄首次來福州。她説,雖然在拍攝過程中語言表述、製作軟體及部分習慣有差別,但兩岸擁有共同的文化基礎,融合起來沒有任何難題。

  參與攝製微視頻《匠心歸來》的福建商學院大學生石獻凱也認為,兩岸擁有很多共同的民族文化記憶,因此整個拍攝過程更順利通暢。

  他也表示,在與臺灣青年的合作過程中,既感受到臺灣同胞的熱情,還學習到不一樣的思維方法,雙方各有各的優點與強項。

  臺灣義守大學電影電視學系大學生王偉丞告訴記者,這是第三次來大陸,與大陸同專業的大學生間的“碰撞”讓自己收穫到很多不一樣的思維。

  在王偉丞眼中,共同演繹福州故事或許僅僅是一個開始。他期待有機會與大陸業界人士合作演繹更多的大陸故事,大陸電影電視行業很發達,抖音等應用在全球都很流行,自己有考慮來大陸發展。“聽説大陸的一個劇組,人數往往能達到100多人,這在臺灣很少見。”(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