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歷經多年消弭家庭誤解 兩岸情侶終成眷屬

2018年08月12日 14:1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8月11日電 題:歷經多年消弭家庭誤解 兩岸情侶終成眷屬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8月初,臺灣男孩陳文成和妻子劉紅芳在家鄉彰化舉行婚禮,席開30桌宴請鄉親。這一計劃多年的儀式,終於如願達成。

  在微信發給記者的照片中,陳文成西裝筆挺、妻子一襲白色婚紗,二人舞動身形開懷大笑,畫面洋溢幸福。他于社交網路上寫到:值得紀念的日子,用臺灣傳統結婚習俗娶得美人歸。

  “我們倆都是農村孩子,走到一起不容易。”這對戀人從2011年在北京體育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時相識,到2012年確認情侶關係,再經歷2015至2016年男方返臺服兵役,直至2017年、2018年先後於北京、臺北領取結婚證。

  六年的愛情長跑橫跨的不止臺灣海峽,還有兩個家庭不同觀念的反覆磨合。

  2015年夏,劉紅芳首次隨陳文成回臺探親。陳文成未預料,女友與家人的初次見面因溝通不順導致矛盾。他回憶,在彰化祖宅和奶奶、父母聚餐,女友無意間提到河南濮陽老家結婚需彩禮的風俗,長輩聽及誤以為未來兒媳未過門就“獅子大開口”,斷然回絕。

  “直脾氣”的女友哪受得了當面的指責,一怒之下奪門而出,獨自遊蕩在彰化的鄉間。陳文成笑稱,當時自己是一塊“夾心餅乾”,家人責怪其談婚論嫁卻未提前溝通,劉紅芳則受不了未來公婆的誤解。萬般勸説下,女友未立刻買機票回家,卻也讓尷尬成為那些天裏的“主旋律”。

  陳文成稱,臺灣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對大陸配偶存在負面印象。早年間,一些遠嫁臺灣老兵的女孩攜存款不告而別的新聞經媒體渲染,被社會廣泛議論。生活在鄉間的家人接受外界資訊少,不了解如今的陸配早不是當年模樣。先入為主的印象加之飯桌上的風暴,讓老人們增加對倆人關係發展的懷疑。

  “長輩態度的最終轉變在於我們的堅持。”男方留臺服役真正考驗著情侶的感情。這一年,劉紅芳剛邁入職場,陳文成在遙遠的臺東當兵。“真的要感謝微信,每天結束工作跟紅芳視頻聊天,是我最大的盼頭。”

  兵役服完前,兩人進行了一次深談,決定要邁入人生的下一階段。豈料當這對戀人著手辦理結婚手續時,才發現要想名正言順地結成連理並不簡單。臺灣方面公佈的申辦陸配來臺應行注意事項及流程顯示,在完成包括辦理單身公證書、無直系血親公證書、結婚公證書、文書驗證在內的11項步驟後,二人的婚姻關係才能實現在臺合法。

  前後歷時近3年,在北京、河南、臺灣三地多次折返,陳文成夫婦終於2018年初完成所有手續。對於年輕人們的努力,雙方的長輩看在眼裏、感動於心。

  劉紅芳告訴記者,當初提彩禮絕不為“伸手要錢”,而是藏著試探對方的“小心思”。臺灣不少地方許久前也有送彩禮的習慣,隨著都市生活的影響後來就淡化了。這是南北不同風俗間的摩擦。“直到如今,我再沒提過這方面的要求。”

  走過漫漫感情路,如今,劉紅芳在北京一所小學擔任體育老師,陳文成即將於9月進入北京大學的一間博士後流動站工作;二人還申請到公租房,工作、生活逐漸踏實下來。

  陳文成回想,兩人經歷的種種在無數南北結合的家庭都存在,只不過一灣淺淺的海峽讓人不自覺地給家庭貼上標簽。“若有意無意地誇大兩岸家庭的差異、隔閡,雙方溝通無果,最後致兩敗俱傷甚至分道揚鑣,就太可惜了。”

  就在7月返臺準備終身大事前夕,這對夫妻于北京參加多個暑期兩岸交流活動,行程滿檔。在天壇舉行的兩岸婚戀文化節現場,二人有説有笑地分享過去,曾經的爭吵已變成談資。

  “如果倆人再來一次,我會把關係處理得更好。”劉紅芳對中新社記者説,如果有機會,願把倆人相處的經驗傳給更多兩岸情侶、家庭。不論生活在大陸還是臺灣,都希望他們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