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亂攀親戚,蔡英文葫蘆裏賣什麼藥(看臺絮語)

2018年08月09日 16:23: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日,在臺灣舉辦的所謂“南島民族論壇”上,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鼓吹臺灣與太平洋島國之間有歷史、文化的高度關聯性,言語之中閃爍著臺灣人屬於南島民族、“南島民族一家親”的意味。臺當局還表示,千百年來,南島民族的祖先在廣大的海洋上航行、相互往來。該論壇將重新串聯南島民族斷裂已久的海上歷史文化記憶,並建立南島民族間的實質關係云云,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去年,蔡英文曾把拜訪南島語族國家的一趟“行程”定位為“尋親之旅”,本次論壇同樣透著濃濃的“尋親”味。放著大陸同文同種的親人不認,卻去太平洋小島尋親,民進黨當局費盡心思尋找臺灣與南島國家在民族起源、歷史、文化上的聯繫,無非是要與中華文化圈做切割,變相“去中國化”罷了。

  民進黨的潛臺詞是這樣的:“原住民”是臺灣最早的主人,而“原住民”屬於南島語族,和中華民族沒有血緣關係,臺灣的祖先不來自中國大陸。這是典型的“臺獨”夢囈式“神邏輯”。

  關於臺灣“原住民”的起源,2013年,連江縣政府與臺灣“中研院”考古團隊通過DNA分析證明,福建馬祖列島的亮島人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南島語族人群,距今有8000年曆史。時任“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陳仲玉表示,中國大陸東南沿海一帶應是原南島語族的祖居地之一。也就是説,臺灣“原住民”很可能來自大陸。

  再説,臺灣漢民族佔總人口數的98%,他們的祖先從大陸穿越“黑水溝”來到臺灣,難道這些人不是臺灣人的祖先?更何況,中華民族本來就不是單一民族,不論漢民族還是其他少數民族,長期在中華大地上繁衍生息,就是中華民族的成員。

  為了意識形態和特定政治目的,民進黨自2016年上臺以來頻頻推行“去中國化”政策:取消遙祭黃帝陵、降格祭祀孔子與祭祀鄭成功典禮、把中國史與臺灣史割裂,把語文課本上的文言文比例降低……這些行動都企圖磨滅臺灣人的中華文化認同與記憶,塑造年輕人的錯亂史觀,可謂是居心叵測,數典忘祖。

  從蔡英文的“尋親之旅”到臺中市長林佳龍叫囂臺中孔廟不是古跡、當地的日本神社和臺中公園裏的日本銅馬應該保留……這些有意凸顯所謂“多元文化”、擁抱殖民文化的言語,不時從臺當局官員嘴裏冒出來,顛倒黑白,混淆視聽。

  其實,蔡英文如此賣力地擁抱南島國家、攀關係,她還有一個目的:在臺當局所剩不多的“邦交國”中,有不少是太平洋島國。不管是她口頭上認親戚的表述,還是具體的援助行動,都是為了“鞏固邦交”。

  只不過,這樣的小動作未必有效,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小伎倆對抗不了國際社會的主流認知、兩岸關係的融合發展。

  筆者想奉勸臺當局一句:與其張口閉口“南島”,聲稱什麼南島一家親,不如用好“九二共識”的通關密碼,與大陸在“兩岸一家親”的氛圍中交流合作,這才是臺灣走出困局、走向光明的正確之道。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