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多位專家指出:意識形態捆綁不了臺灣年輕人

2018年07月25日 15:33:00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青島7月25日電 (記者 楊程晨)第二十七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25日在青島舉行。論及臺灣民意流動趨勢,張麟徵等專家指出,意識形態捆綁不了年輕人,他們或是促進兩岸和平統一最大的潛在力量。

  2018年以來,臺灣多個機構所做民調顯示,臺灣同胞對大陸的好感度超過反感取態;願意“西進”就業、創業的人數明顯增加;贊成統一的人數上升,其比例達到近十年來新高。

  對此,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張麟徵表示,民進黨當局執政兩年多來,內部改革惹得天怒人怨,兩岸緊張情勢螺旋攀升,這些情況導致民眾對當局支援度下跌,對統“獨”主張有所反思。反映在民調上,就是統升“獨”降。

  她具體分析道,臺灣民眾對大陸的看法逐漸改觀,更多臺灣人願意赴大陸求學工作,這樣的轉變在大陸推出“31條惠及臺胞措施”前即已浮現,之後該趨勢更穩定上升。

  張麟徵説,其中,改變最大的是年輕人,他們原本是臺灣一些人所謂的“天然獨”,是民進黨2016年勝選的“推手”。但年輕人覺醒得最快,他們需要唸書、工作、成家立業,意識形態捆綁不了他們,他們或許是促進兩岸和平統一最大的潛在力量。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助理研究員胡本良認為,當前臺灣無法走出經濟困境,政治鬥爭加劇,這促使民心思變,統一意識逐漸覺醒。大陸的發展朝氣蓬勃,很多民眾認識到兩岸融合發展才是希望所在;同時,“兩岸一家親”“心靈契合”“命運共同體”等理念提供了路徑選擇,對民眾具有感召力。民意變化大大壓縮了臺當局操弄民意的空間,為兩岸統一的大勢創造良好條件,對兩岸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維一與教授陳星在提交研討會的論文裏指出,2016年政黨輪替以來,臺灣民意還未經過選舉的集中表達,但各種信號已逐步顯現,綜合分析可發現其中結構性變化的特徵。藍綠陣營所做民調皆顯示統升“獨”降趨勢,大致可認為民眾對於臺當局執政引發兩岸衝突的擔憂正逐步升高;大陸磁吸效應擴大,對臺灣民眾特別是青年群體的吸引力日益增強,對臺當局産生的壓力也日益增加。

  浙江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孟婭建強調,臺灣人對大陸的好感度超過反感取態,被綠營民調機構負責人稱作“一個歷史性的轉變”。民進黨當局的“折騰”讓臺灣民眾看不到出路,其意識形態“挂帥”的執政陷入困境。另一方面,也反襯出大陸惠及臺胞措施的“暖心”,臺灣民眾給予認同。

  江蘇省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副秘書長錢豪説,大陸經濟高速發展為臺灣同胞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31條惠及臺胞措施”更為他們在大陸的工作、生活、學習提供了便利及優惠條件,這是“兩岸一家親”的具體體現。隨著更多新政的出臺、落實,大陸的磁吸效應將更加顯現,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融入大陸。(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