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青年學者交流兩岸傳統民俗文化 探討共同歷史認知

2018年07月18日 09:11:00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電 (楊程晨 馮靖蓉)“兩岸傳統文化理論探索與實踐創新”圓桌交流會17日在北京舉行。多位臺灣青年學者以具體案例,分析、探討傳統民俗的當代傳播價值。

  湖北經濟學院講師謝雅卉發言表示,媽祖信仰是海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份。在當前“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研究媽祖信仰的周邊傳播活動具有現實及理論意義。

  謝雅卉説,媽祖信仰涉及政經、文學、藝術、教育等領域,課題研究內容豐富,學術價值頗高。從應用傳播角度看,媽祖信仰能起到豐富、深化社會良性互動,提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海洋文化産業的區域合作,加強海外僑胞命運共同體意識等作用。

  泉州師範學院政治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劉智豪以“從傳統閩南文化拓展兩岸青年的實踐體驗”為題,介紹了泉州崇武古城與臺灣的親緣關係。

  他結合自身考察經歷指出,崇武古城可供研究閩南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傳承、傳統建築遺産的價值認識及利用,提升兩岸民眾對於歷史文化同文同種的認知。傳統閩南聚落和臺灣古建有諸多相似之處,兩岸青年可加強合作,從傳統文化中發現研究的新視角、新課題。

  臺灣南榮科技大學講師楊宗佑曾長期在臺灣宮廟服務。他介紹,求財、求子、求偶是臺灣民眾“拜拜”最主要的訴求,隨著周邊商品的廣泛出現,臺灣的民間信仰市場逐漸走向精緻化。近些年,臺灣有越來越多的廟宇在塑造品牌,但此類經營模式在島內還存在爭議。

  本次交流會由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主辦、臺灣青年志工協會協辦,為2018年“第十一屆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術共同體年會”的一部分。(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