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31條惠及臺灣同胞措施”落地紀實

2018年06月05日 11:06:00來源:新華社

  大力推動同等待遇 深化同胞心靈契合——“31條惠及臺灣同胞措施”落地紀實 

  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 2018年3月,對武漢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蕭永瑞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春天。在“三八”國際婦女節紀念大會上,她被授予武漢市“三八紅旗手”稱號,成為在鄂臺胞獲此殊榮第一人。

  “非常意外!從沒想過這麼高的榮譽會落在我身上。這説明我們的工作被社會認可,臺胞成為大陸一份子。這不僅僅是‘兩岸一家親’,而是真正不分彼此的‘兩岸一家人’。”她激動地説。

  今年2月,國務院臺辦、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佈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惠臺措施”),加快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允許臺胞參評“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就是措施之一。

  三個月來,“31條”中不少措施已經落地生效,讓廣大臺企臺胞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也迎來了事業發展的春天。

  “我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利好”

  4年多前,上海吉富集團董事長、臺商劉吉人踏上了中東歐之旅。在匈牙利,這位市場嗅覺敏銳的企業家意識到將當地有機食品引入大陸,將是一個巨大的商機。乘著大陸“一帶一路”倡議與“31條惠臺措施”的東風,吉富集團在投資控股匈牙利一家豬肉生産加工集團後,又與匈牙利國家開發銀行共同成立了啟動金額2億歐元的匈牙利國家發展基金,助力“一帶一路”沿線企業赴匈發展業務。

  今年3月,吉富集團還參與了上海臺商“一帶一路”重慶行考察團,赴西部發掘商機,考察團共達成投資意向約16億元(人民幣,下同)。“未來有望真正把‘一帶一路’業務、長江經濟帶業務,與位於上海的總部經濟業務緊密結合起來。”劉吉人説。

  上海市6月1日出臺的《關於促進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辦法》明確提出,支援上海臺企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參與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服務中西部、東北等重點地區建設,在對接、項目落地等方面給予優先協調和專業輔導。

  吉富集團的案例是大陸臺企受惠于新政策的縮影。“31條”措施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前所未有,在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方面,涵蓋産業、財稅、用地、金融等多領域,鼓勵臺企參與大陸重點項目,相關措施堪稱“含金量十足”。新政發佈後,大陸各地各部門緊鑼密鼓加緊推動落實,力求儘早取得實效。

  “‘31條’已讓我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利好”。江蘇榮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昆山的臺企,總經理陳裕盛告訴記者,公司屬於高新技術企業,根據‘31條’規定,企業所得稅稅率從25%降至15%。根據江蘇省制定的實施細則,由於積極實施“機器換人”,公司可獲技改設備金額10%的補助。發明使用新型專利每年也能獲得定額獎勵。目前,江蘇全省已有近700家臺企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

  在參與政府採購方面,福建省對臺資企業無準入門檻,鼓勵臺企參與政府採購,全省採購臺企生産的品牌汽車1303輛、金額1.55億元,全省銀行系統採購臺企生産的螢幕近3萬台。

  在政策補貼方面,黑龍江省2家臺資食品企業同等享受省畜牧養殖“兩牛一豬”(奶牛、肉牛、生豬)政策補貼,分別獲得省市縣各種補貼2.26億元和9500萬元。

  “‘31條惠臺措施’發佈後,大陸對臺商的吸引力極速飆升。‘31條’覆蓋各行各業,範圍廣,這種‘磁吸效應’之巨大,真是前所未有。”上海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李政宏説。

  “我們推進兩岸同胞交流合作的步伐不會停息,一些地區和領域在提供同等待遇方面先行先試會有新進展,在推動兩岸産業共同發展方面會有新實效,臺灣同胞在大陸發展的機遇會更大,天地會更廣闊。”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説。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