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學者:未來30年,兩岸統一大勢將愈加清晰

2018年05月07日 09:0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武漢5月5日電 (記者 楊程晨)5日在武漢舉行的首屆“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研討會上,兩岸多位學者就國家統一進程作出分析,表示未來30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前景如何,是亟需探討與建構的重大現實問題。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認為,過去30年,兩岸的相互影響力已發生顛覆性變化;未來30年,兩岸統一大勢將越來越清晰,對抗無濟於事、倒退沒有出路、維持現狀只是一廂情願。

  周志懷分析,未來,“臺獨”分裂勢力不斷逼近大陸紅線是重大隱患,而美國干預臺海的意願和能力漸趨下降,島內無法就兩岸關係形成共識致使其與大陸的談判能力日益衰退。對此,他建議,研究制定國家完全統一與民族復興對接的基本方略,建立兩岸共同智庫,融合發展、精準打擊“臺獨”,不斷增加民族復興進程中的國家統一元素,不留隱患地解決臺灣問題。

  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嚴峻説,兩岸統一以前並非“國與國”的關係,這種統一併非領土和主權的再造,而是雙方結束政治對立。在國家統一問題上不能急躁冒進,但要積極佈局、開拓進取,努力創造條件。

  臺灣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王高成説,中共十九大釋出的資訊表明,大陸對於統一的態度更趨積極,今後對推進兩岸關係及反“獨”促統的力道必會加強。他認為,臺當局不願兩岸和平統一、外部因素阻撓等是大陸當前面臨的挑戰,但大陸領導人的堅定信念、綜合實力的持續上升、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等,也為兩岸和平統一創造不少機遇。

  臺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分析大陸推出“31條措施”後的多份民調並指出,島內已有大量民眾認同“31條措施”,認為其對臺有利。“民意起了變化,與大陸的崛起有關。”他説,這是引領臺灣回歸和平統一的大好時機。如何擴大認同統一的社會基礎,除了“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外,亟待提出系統性的統一理論。

  中國海洋大學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郭震遠表示,如何將當前大陸之於臺灣的全面優勢及時、有效地轉化為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推動力量,加之兩岸統“獨”對抗長期存在且可能繼續複雜化的威脅,是新時期大陸面對的困難。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告訴記者,面對前途光明、道路坎坷的國家統一進程,行百里者半九十。大陸在未來應對時,須對“臺獨”勢力及其活動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展現意志和決心;面對內外多重因素影響,須堅持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始終高度警覺、堅決防範和化解各種重大風險。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表示,放眼長遠,當前的困難只是一時的,兩岸關係定會隨著大陸發展和兩岸民間交流推進而繼續前行。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大陸依然會毫不動搖地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既定道路,努力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取得新進展,為最終統一奠定更雄厚的基礎、創造更好條件。

  當天會議以“共謀國家統一、攜手民族復興”為主題,由華中師範大學和湖北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主辦。與會學者圍繞“兩岸關係發展與國家統一框架設計”“兩岸共同推進民族復興進程中面臨的風險與應對”“影響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的國際因素”等議題提交論文並作發言。(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