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末端凈灘、源頭減塑 感受寶島環保理念

2018年04月23日 09:01:00來源:中國新聞社

  提著麻布袋沿海岸線行走,撿拾塑膠瓶、煙蒂等垃圾,這項被稱為“凈灘”的活動,近年來在臺灣日趨盛行。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又適逢週末,凈灘活動在寶島海岸線密集展開。僅“國泰金控”在新北等地舉辦的“樹造幸福、海好有你”凈灘減塑活動,就有數千人響應。

  新北八里左岸公園、臺中清水高美海堤、高雄旗津海岸公園、澎湖菓葉觀日樓沙灘……全臺臨海或島嶼縣市的海邊幾乎都有民眾參與凈灘。

  而不靠海的臺北和南投,21日已舉辦大型凈山活動。僅南投縣林管處等發起的合歡山凈山活動,就清理逾700公斤垃圾。

  臺北市民洪凱音22日帶著8歲和5歲孩子到八里左岸公園凈灘。她告訴中新社記者,希望凈灘使孩子受到潛移默化影響,讓環保理念種子萌芽。

  凈灘和凈山活動正受到越來越多人響應。據了解,桃園市2017年率先推動“月月凈灘”活動,結合民間力量共同維護海洋環境,去年共發起305場凈灘活動,動員近兩萬人次。

  28歲的羅雅之已參加三次凈灘活動。在臺北上班的她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凈灘只是從末端處理垃圾,環保還需從源頭著手,特別是民眾要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

  近年來,“無痕生活”理念逐漸進入臺灣尋常百姓家,羅雅之就是踐行者之一。“外出自帶水杯,購物使用環保袋,在公司訂午餐選擇可重復使用的鐵盒便當,希望減少一次性食具及塑膠製品産生的垃圾。”她説。

  響應環保理念,大型連鎖超市家樂福22日在全臺推出“自備容器、樂享折扣”活動,鼓勵民眾自備容器購買熟食;桃園農業博覽會逾百家攤商也推出環保消費優惠方案,給自備購物袋的民眾優惠。

  除減少塑膠垃圾外,空氣保護也受到重視。近年來,不少香客絡繹不絕的宮廟陸續實行封爐、減香。有兩百多年曆史的臺北艋舺龍山寺,已從最初有7座香爐、1人21柱香,減少至1座香爐、1人1柱香;臺北行天宮則已禁香。

  而每年吸引逾百萬人次參與的臺中大甲媽祖繞境活動,今年提倡以電子炮取代鞭炮,並自備食具參與9天8夜的繞境,得到不少宮廟和民眾響應。

  此外,高雄市有客運公司推出4000張電動公交車乘車券,讓民眾體驗環保交通工具,並呼應世界地球日節能減碳理念。

  “搭公共交通工具或騎自行車出行可減少碳排放,環保還可以和健康結合在一起。”羅雅之説。

  為保護生態平衡,植樹綠化也頗受推崇。臺灣中油公司當天舉辦加油贈樹苗活動,只要符合收集5個廢電池等條件即可領取一株樹苗。已第十年舉辦的活動,今年將送出兩萬株樹苗。

  在環保理念日漸深入人心的當下,臺當局與環保相關的能源政策尤其受到輿論關注。

  《中國時報》22日社論指出,目前綠色能源還不足以承擔基礎電力,希望臺當局務實檢討、調整能源政策,慎重對待新北市瑞芳區的深澳火力發電廠擴建計劃。(記者 陳小願 張曉曦)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