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青年學者:兩岸若形成共同市場將增強臺抵禦外部風險能力

2018年03月28日 08:58:00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寧波3月27日電 (記者 楊程晨)針對近來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摩擦,多位兩岸青年學者27日在浙江寧波表示,摩擦將顯著影響臺灣經濟未來走向;長遠看來,兩岸若形成共同市場,有望增強臺灣抵禦外部風險能力。

  在寧波舉行的第十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間隙,多位學者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均對臺灣經濟將受到貿易摩擦的影響表示擔憂。

  據中國國民黨智庫國政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高順德介紹,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兩岸及美國的貿易往來形成“三角貿易”模式,即臺灣接單、大陸製造、出口美國,亦或是大陸臺資企業直接接單、製造,出口美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三角貿易”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並逐漸成為臺經濟增長主要驅動。

  近日,臺灣媒體有文章指出,中國大陸與美國的貿易摩擦一旦升級開打,臺灣地區至少三分之一的出口商品會遭“池魚之殃”。

  “臺灣就卡在中國大陸與美國中間,牽一髮而動全身。”高順德表示,2016年“520”以來,臺當局寄希望“押寶”于美國,但政治決策無法阻擋經貿領域對大陸市場的依賴。他認為,臺當局目前還未對世界兩大經濟體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作出準確評估。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鐘厚濤認為,2017年臺灣經濟回暖的重要原因在於出口向好,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摩擦肯定會下挫臺灣外向型經濟的走勢。

  “中國大陸與美國雙方正朝著危機處理的方向努力。”未來兩大經濟體再有摩擦,臺灣該如何因應?鐘厚濤指出,從大陸主觀方面看,我們期望臺灣能與大陸形成共同市場,“做強做大”。目前,大陸是全球經濟增長髮動機已是不爭的事實,如果臺灣能主動搭上這趟“快車”,其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將會大幅增強;若是自外于大陸,無異於主動放棄經濟增長機會。

  廣東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研究員王正説,臺資企業之所以會受到貿易摩擦的顯著影響,是因為其生産的商品最終要銷往美國。他同樣認為,臺企應進一步把握大陸市場的發展機遇,擺脫“三角貿易”模式,將商品終端指向“一帶一路”沿線。(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