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陸出大招“搶人”,蔡英文:怎麼辦!怎麼辦!咋辦啊!

2018年03月13日 09:22:00來源:環球網

  臺當局準備禁止特殊人才西進、嚴控申請大陸基金......

  大陸推出的新一波惠臺措施,在島內引發強烈反響,東森新聞雲最新民調顯示,面對大陸釋出的紅利,52.6%的島內民眾有意去大陸求學、就業、創業或生活,更有媒體直言,如果31項惠臺措施全都落實,臺灣的優勢“可能只剩下天然風景”。

  面對一邊倒的社情民意,蔡英文當局如坐針氈。臺“行政院長”賴清德原定12日召開“留住臺灣人才”的跨“部會”會議在最後關頭“先行取消”,但臺當局的“反制”招數並未消停,臺“教育部”“科技部”紛紛放風“要出招”。有島內媒體稱,面對兩岸巨大的實力差距,臺當局的“反制”恐怕是有心無力,徒增民眾反感。

  醞釀“禁止”“限制”規定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2日報道,針對大陸日前推出的31項惠臺政策,臺“行政院”火速組成項目小組,由“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召集“經濟部”“科技部”“教育部”“財政部”等相關“部會”,針對可能産生的影響,提出應對措施。根據規劃,項目小組定於12日召開由賴清德主持的跨“部會”會議,但11日晚“行政院”又緊急宣佈,因相關措施與資訊仍待進一步匯整先行取消。

  在12日的“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的討論會議上,如何應對大陸惠臺措施成為最熱門的話題。民進黨“立委”林岱樺稱,有關31項惠臺政策,臺當局應提升至“國安”層級應對。對此,臺“國發會”主委陳美伶12日表示,“行政院”已成立專案小組,匯整各“部會”應對舉措,還未完成,所以沒有對外説明。但她評估惠臺措施“衝擊不會太大”,要對自己有信心,“把臺灣投資環境弄好,人才自然留得住,投資自然會進來”。

  臺陸委會12日稱,臺灣教師若參與大陸相關研究計劃,不能涉及擔任大陸黨政軍職務,若有,將依個案情況調查處置。據親綠的《自由時報》12日報道,大陸祭出惠臺31項措施被視為“對臺灣搶人、搶研究”,臺“行政院”已要求各“部會”掌握狀況、研商對策。 “教育部”初步盤點其中科教相關措施,認為大陸不僅想搶臺灣科技人才,也擴及社會科學、文化藝術等領域,鎖定目標不只是大學教授、副教授等人才,學者研究成果也不放過,甚至連文教基金會也是攻獵對象。為此,臺“教育部”除已祭出“玉山學者”和“青年學者”等加薪計劃外,也擬修改法規,嚴查兩岸合作書面約定,以“負面表列”方式列出“禁止類”,加強保護臺灣科技産業特殊人才和成果,初步以半導體等為首波對象。

  此外,報道還稱,“教育部”還規劃制定“兩岸文教交流提醒事項”,明確規定公私立大學專任教師不得申請大陸的國家型基金,也不得參與及執行大陸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臺灣“科技部”也緊隨其後,臺“科技部”次長蘇芳慶表示,“科技部”今年起將大型計劃主持費調高到每月3萬到6萬元(新台幣,下同),其他研究計劃則增5000元,以積極增加島內研究資源。除此之外,臺“科技部”還規劃制定規則,限制已申請大陸補助的學者不得再申請臺灣的專題計劃。

  “杯水車薪”

  對當局的“反制”措施效果,島內教育界人士並不看好,認為只是提高少數教授待遇,而沒有整體尊重軍公教的作為,相關舉措只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遏止臺灣人才外流的趨勢。

  臺北市立大學徐臺葛教授12日接受環環(ID:huanqiu-com) 採訪表示,現在兩岸教授的薪水差別是“阿拉伯數字相同,但有新台幣與人民幣之別”,也就是説,在大陸當大學教授的薪水幾乎是臺灣的四五倍,而臺當局現在又在大砍公教人員的退休年金,這種情況下,“只要有機會,誰還願意留在臺灣這邊‘犧牲奉獻’?”徐臺葛教授表示,許多朋友早就一再邀請他到大陸去發展,但考慮到自己已將近退休年齡、家中又有無法遠去的限制,無法前往大陸,對此他覺得非常遺憾,但他高興地看到,他的許多學生奔赴大陸發展,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發展是硬道理,這些人不可能因為臺灣想要“留人”,就放棄大陸的廣闊市場與天地。

  島內媒體人孫藍表示,臺灣與大陸相比,個人發展的前景與“錢景”是天壤之別,大陸還可以提供國際化的環境,蔡英文當局就算能為少數人“加薪”,卻又怎能滿足其他絕大多數臺灣專業人才的發展需求?所以未來大陸對島內人才的磁吸效果會一天比一天強,這是歷史趨勢,任何阻攔都是徒勞無功的。

  “莫讓笨臺成自我實現的悲劇”

  “莫讓笨臺成自我實現的悲劇”,臺灣《中國時報》12日以此為題發表社論稱,臺灣年輕人愈來愈難找到好工作,且薪資偏低,優秀人才怨懟不已,大陸惠臺措施幫助教育和産業人才“無縫接軌”到大陸工作,勢必造成“磁吸效應”,臺當局對此不可等閒視之。不過“關門築墻”絕非正確思維,也不能企圖“管理”人才流動,人身自由受“憲法”保障,臺當局無許可權制,限制也不會有效。正確的應對之道只有3個字“更開放”。大陸惠臺31條或有吸納臺灣人才之意,卻無“笨臺”的意圖,但臺當局如果不能適當應對,“笨臺”就會成為自我實現的悲劇。

  香港中評社評論稱,大陸送出禮包,臺灣要“反制”,就是“反惠臺”,站在人民的對立面。除非以政策、法律進行限制,看不出要如何“反制”;若要以法律限制臺灣民眾赴陸工作、就學等,今夕是何夕,走得通?兩岸關係豈不更加震蕩,更加緊張,更不利於蔡英文當局的執政。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